药用植物菊芋锈病
来源:
[b]药用植物菊芋锈病[/b]菊芋[b]学名[/b]Helianthus tuberosus L.别名洋姜、鬼子姜。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块根、茎、叶入药。具治热病、肠热泻血、跌打骨伤等功效。分布在华北、华东、华南、华中等地。
[b]症状[/b]初在叶片背面出现褐色小疱是病菌夏孢子堆,表面破裂后散出褐色粉末,即病原菌的夏孢子,后病部生出许多黑褐色的小疱,即病菌冬孢子堆,后散出黑色粉末,即冬孢子,发生严重的致叶片早期干枯。不仅叶片染病,有时尊片背面亦现孢子堆,是重要病害,影响产量。
[b]病原[/b]Puccinia helianthi Schw. 称向日葵柄锈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性子器生于叶两面,圆形,黄色群生;锈子器杯状群生于叶背,大小21—28×18—21(μm);夏孢子堆主要生在叶背, 圆形至椭圆形,大小1—1.5mm,具2芽孔;冬孢子堆在叶背面形成,褐色至黑褐色,大小0.5—1.5mm;冬孢子椭圆形至长圆形,两端圆,分隔处稍缢缩,大小40—54×22—29(μm),柄无色,长约110μm。单主寄生,0,I,II,III叶上生,主要为害菊芋、向日葵、小花葵、狭叶葵、暗红葵等。
[b]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b]病菌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侵入幼叶,形成性子器,后在病斑背面产生锈子器,器内锈孢子飞散传播,萌发后也从叶片侵入,形成夏孢子堆和夏孢子,夏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菊芋接近收获时,在产生夏孢子堆的地方,形成冬孢子堆,又以冬孢子越冬,7—8月雨季易发病。
[b]防治方法[/b]参见白扁豆锈病。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