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
正名: 猪苓
英文名: Zhuling
拉丁名: Polyporus
别称: 猪苓屎
什么是猪苓?
猪苓是多孔菌科真菌猪苓干燥的菌核。
猪苓味甘、淡,性平。归肾、膀胱经。
猪苓主要含多糖类和甾体化合物等成分。其中,主要活性成分是多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干燥的猪苓药材中,麦角甾醇的含量不得少于0.070%。
功效与作用
猪苓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猪苓还具有利尿、抗肿瘤、抗辐射、提高免疫力、保肝等作用。
猪苓可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湿盛泄泻、热淋涩痛、带下、黄疸等症。
目前,猪苓还被用于脚气、顽固性头痛、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腹泻、尿道炎的治疗。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有猪苓过敏史的人,禁止服用。
肾虚精冷、无水湿者,禁止服用。
低血压、青光眼患者,谨慎服用。
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患者,谨慎服用。
老人及肾功能不全者,谨慎服用。
如果您正在使用甘露醇、氯噻嗪等其他药物,请务必告知医生。
孕期及哺乳期女性服用前请务必咨询医生。
如何使用猪苓?
猪苓可煎汁内服,也可以制成丸剂或散剂服用,服用时一定要遵医嘱,不可自己增加或减少药量。
猪苓煎汁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6~12克。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时,请遵医嘱。
猪苓与丹参、白术等中药配伍泡酒饮用,可祛风湿、利小便、健脾活血,可用于治疗大腹病。
服药期间我应该避免什么?
猪苓用于利水消肿时,应饭前服用。
生冷、油腻的食物,可能会降低药效,食用前请咨询医生。
如果猪苓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使用。
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
传统医学认为猪苓无毒,但如果需要服用,请咨询医生,以便对症治疗。
过量服用猪苓,出现以下情况时,请立即停用,并及时就医治疗。
皮肤过敏
一次性耳鸣
口渴
烦躁
尿量过多
如何选购猪苓?
猪苓主要产于东北、河北、山西、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
猪苓的菌核为不规则的条状、圆块状或扁块状,常常有分枝,长度约5〜25厘米,直径约为2〜6厘米。表面灰黑色或棕黑色,有皱缩或瘤状突起。
猪苓的重量较轻、质地比较坚硬。断面摸起来有颗粒感,类白色或黄白色。猪苓气微,味淡。好的猪苓个头大、外皮棕黑色、内部粉白色。
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保存,注意防潮、防虫蛀。
含猪苓的中成药有哪些?
三清胶囊: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的功效,用于治疗下焦湿热所致急、慢性肾盂肾炎、泌尿系感染引起的小便不利、恶寒发热、尿频、尿急、少痛疼腹等。
四苓散:有利水渗湿的功效,用于治疗水湿泄泻、小便不利等。
茵陈五苓丸:有清湿热、利小便的功效,用于治疗肝胆湿热、脾肺郁引起的湿热黄疸胆腹胀满、小便不利等。
五苓片:有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的功效,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等。
威喜丸:有利湿、补肾固下的功效,用于治疗肾虚遗精、白带异常等。
猪苓和茯苓功效一样吗?
猪苓是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茯苓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猪苓和茯苓的功效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点。
猪苓和茯苓都有利水的功效,都可以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症,但猪苓利水的作用强于茯苓。
茯苓还具有安神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失眠、惊悸等症。
用药误区
误区:猪苓可长期服用
猪苓有利水渗湿的功效,可改善小便不利,但是长期服用猪苓,可能会造成肾脏损伤。所以,不可自行延长服用时间。
其他注意事项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 维生素C(1131)
- 板蓝根(1043)
- 青霉素(935)
- 阿司匹林(834)
- 枸杞子(759)
- 菊花(727)
- 阿度西林(715)
- 黄连(662)
- 奥美拉唑(638)
- 大山楂丸(638)
- 甘草(617)
- 百合(506)
- 三七(479)
- 巴多昔芬(450)
- 增液颗粒(429)
- 清热八味胶囊(385)
- 生津消渴胶囊(376)
- 五灵脂(375)
- 维A酸(367)
- 英花片(367)
- 麻芩消咳颗粒(353)
- 何首乌(348)
- 阿福特罗(347)
- 阿洛司琼(335)
- 丙酸氟替卡松(335)
- 安胃止痛胶囊(327)
- 复方鱼腥草胶囊(327)
- 哌拉西林(320)
- 醋酸甲萘氢醌(319)
- 氯拉洛尔(319)
- 七子填精口服液(317)
- 环硫雄醇(316)
- 柳栎浸膏(314)
- 氨来咕诺(310)
- 诺替西泮(310)
- 青藤碱(310)
- 麦味地黄口服液(309)
- 猴头菌提取物(308)
- 己烯雌酚(305)
- 麻苏止咳颗粒(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