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寒水石
正名: 北寒水石
英文名: Beihanshuishi
别称: 凝水石、白水石、凌水石、鹊石、盐根、盐精、水石、冰石、盐精石、泥精、盐枕
什么是北寒水石?
北寒水石为硬石膏族矿物类中药。
北寒水石味道辛咸,药性寒。归心、胃、肾经。
北寒水石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钙。
功效与作用
北寒水石具有清热降火、利窍、消肿的功效。
现代研究显示,北寒水石还具有促进肠蠕动、抑制胃酸分泌等功效。
北寒水石可用于治疗咽喉肿痛、肺热咳嗽、风热心燥、积热烦渴、吐泻、水肿、尿闭、齿衄、丹毒、烫伤等。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有北寒水石过敏史者,禁止服用。
脾胃虚寒者,禁止服用。
阴虚、火旺者,禁止服用。
咳嗽吐血、痰多者,禁止服用。
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药物,包括中药,务必告知医生。
孕期及哺乳期女性使用,请务必咨询医生。
如何使用北寒水石?
北寒水石煎汁服用时,一定要遵医嘱服用,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9~15克。
外用时,取适量北寒水石,研成细粉后,调制敷于患处,可治疗烫伤。
温馨提示
北寒水石与其他中药配伍煎汁时,必须先煎,才能使有效成分充分煎出。
服药期间我应该避免什么?
避免辛辣、寒凉等刺激性食物和茶类等,以免影响药效,具体请咨询医生。
不可与地榆同时服用,以免影响药效。
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
北寒水石无毒,但如果要长期服用,请务必咨询医生。
如何选购北寒水石?
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北寒水石可以分为生北寒水石、煅北寒水石、醋北寒水石和姜北寒水石。
生北寒水石:为扁平块状或厚板状,大小不一,厚0.5~3.5厘米,表面凹凸不平,侧面有纵向细纹理,有丝质光泽。淡红色,伴白色条痕;有的为白色。质地较软,用指甲可划出痕迹,易砸碎,断面粉红色。气味小,味道淡。好的生北寒水石为粉红色、有细丝纹、有光泽、无杂石。
煅北寒水石:煅北寒水石是烧制而成,形状和生北寒水石相同,表面黑色或棕色。
醋北寒水石:寒水石烧制后放入醋中冷却而成,形状和生北寒水石相同,表面黑色或棕色。
姜北寒水石:姜北寒水石是姜汁煮制而成,形状和生北寒水石相同,具有香气。
放在干燥的地方保存,注意防潮。
含北寒水石的中成药有哪些?
十一味能消丸:具有化瘀行血、通经催产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闭经、难产、胎盘不下、产后腹痛。
绿雪胶囊:具有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外感时邪引起的高烧神昏,头痛脑胀,咽痛口渴,面赤腮肿,大便燥结,小儿急热惊风。
六味安消散:具有和胃健脾、消积导滞、活血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不和、积滞造成的胃痛、腹部胀满、消化不良、便秘、痛经。
七味铁屑丸:具有行气活血、平肝、清热、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区疼痛、肝脏肿大。
北寒水石和南寒水石功效一样吗?
北寒水石和南寒水石是寒水石的两个品种,都有清热泻火的功效,但是也各有侧重。
北方多使用北寒水石,北寒水石具有清热泻火、利尿消肿的功效,可以治疗热病、心烦口渴、吐泻、水肿、尿闭、烫伤等。
南方多使用南寒水石,南寒水石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效,可以治疗壮热烦渴、口干舌燥、牙痛、小便不利。
其他注意事项
请记住:
使用中药材宜咨询医药专业人员。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中药要远离儿童。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 维生素C(1198)
- 板蓝根(1111)
- 阿度西林(1095)
- 青霉素(1008)
- 阿司匹林(925)
- 枸杞子(822)
- 残杀威(803)
- 菊花(800)
- 黄连(745)
- 奥美拉唑(727)
- 清热八味胶囊(706)
- 比拉斯汀(704)
- 大山楂丸(696)
- 甘草(686)
- 百合(574)
- 三七(526)
- 巴多昔芬(525)
- 增液颗粒(496)
- 还少丹(491)
- 糊药(475)
- 五灵脂(447)
- 生津消渴胶囊(444)
- 维A酸(440)
- 英花片(437)
- 麻芩消咳颗粒(416)
- 阿福特罗(415)
- 阿洛司琼(408)
- 何首乌(406)
- 丙酸氟替卡松(403)
- 安胃止痛胶囊(396)
- 精血补片(396)
- 关通舒口服液(390)
- 七子填精口服液(388)
- 醋酸甲萘氢醌(386)
- 复方鱼腥草胶囊(385)
- 氯拉洛尔(381)
- 哌拉西林(380)
- 环硫雄醇(375)
- 柳栎浸膏(375)
- 青藤碱(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