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湾遗址

王湾遗址最重要的发现为新石器时代文化层,厚达3米左右,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王湾一期文化、王湾二期文化和王湾三期文化。经研究认为,王湾一期文化属仰韶文化,王湾三期文化属河南龙山文化,而王湾二期文化介于两者之间,具有中间过渡性质和特征。
王湾一期文化发现居住房基7座,可分大、中、小三种,全为地上建筑,且均被后期墓葬或灰坑破坏。居住面的结构可分为两类,一为草伴泥的红烧土,表面坚硬龟裂;一为石灰质物质做成,坚硬而光滑。墙基结构多为挖槽建造,内填碎红烧土,墙基内外都有柱洞。共发现灰坑8个,形状有锅底形、直筒形和袋形三种,坑内多发现生活用具及兽骨。此层出土的遗物生产工具中农业工具有:石斧、石刀、陶刀、石铲、石磨棒;加工工具有:石凿、砍伐器、盘状器;狩猎工具有:骨镞、石镞、石、陶弹丸;纺织工具有:石纺轮。生活用具中炊具有:夹沙罐、灶、釜、鼎、甑;盛具有:卷沿盆、大口罐;食器有:钵、碗、器盖、小口平底器;饮器有:小口尖底瓶、小杯。陶器以泥质红陶为主,其次为夹砂灰褐陶。纹饰有线纹、弦纹、附加堆纹及彩绘等。彩绘图案以弧线三角与圆点联合组成的纹样为主。另外还发现其它生活用具有骨针、骨匕、骨锥,装饰品有绿松石、陶坠、陶环、陶球。还发现有兽骨,可以识别的有猪、羊、鹿等几种。鹿、羊骨较少,可能是当时的狩猎品。
王湾二期文化发现有残破的居住区和柱洞,共发现灰坑85个,有袋形、直筒形、锅底形和不规则形四种。出土遗物除沿用第一期工具外,还出现了穿孔石铲、石镰、蚌刀、蚌铲等。出土陶器以夹沙灰陶最多,泥质黑灰陶逐渐增加,红色陶最少。泥质陶胎变深,新出现的蛋壳陶,胎厚仅0.1厘米。本期花纹由简变繁,除沿用第一期的纹饰外,又出现了新的纹饰,如X形、S形、眼睛纹、波纹、疏松网状纹及蓝纹、方格纹等彩陶纹饰。主要器形有鼎、甑、罐、双腹盆、单耳杯、小口平底罐、瓮、碗、豆、盘等。另外,还发现墓葬39座,包括长方形浅坑墓和6个瓮棺葬。
王湾三期文化遗存,发现灰坑78个,绝大部分为袋形坑。此层发现的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但比之第二期不论在数量、器形和制作技术方面都有一个飞跃。最突出的工具是有肩石铲、穿孔石刀、三棱镞等。陶器中以泥质和加砂灰黑陶为主,不见红陶。纹饰以拍印方格纹、竖蓝纹为主。陶器器形除一部分沿用第二期外,又出现新的器形,如带领瓮、夹沙小瓮、鬲、鬶、盉和镂空器座等。
王湾遗址提供了研究由仰韶到龙山过渡期文化的资料,证实定了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的承袭关系,在新石器时-古学上占有重要地位。2006年5月,王湾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湾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台儿庄区 1台儿庄古城
- 驿城区 2枣庄冠世石榴园
- 滕州 3莲青山
- 薛城区 4薛城遗址
- 滕州 5前掌大遗址
- 薛城区 6中陈郝窑址
- 台儿庄区 7偪阳故城
- 滕州 8滕州盈泰生态温泉度假村
- 滕州 9微山湖湿地红荷旅游区
- 滕州 10王学仲艺术馆
- 枣庄 11龟山风景区
- 枣庄 12甘泉寺
- 滕州 13北辛遗址
- 山亭区 14枣庄抱犊崮
- 枣庄 15枣庄革命烈士陵园
- 枣庄 16枣庄市博物馆
- 滕州 17腾州温泉渡假村
- 山亭区 18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
- 山亭区 19汉诺庄园
- 枣庄 20枣庄甘泉禅寺
- 山亭区 21建新遗址
- 台儿庄区 22枣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
- 薛城区 23冠世榴园
- 枣庄 24国际洋行旧址
- 薛城区 25铁道游击队纪念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