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碑山

石碑山原名鲁纳山,又名黑石山,在双柏县城东南方126公里处,属哀牢山中段支脉,山中峰高岭峻,清逸秀丽,山峰海拔2640米,常年云遮雾绕,加上浓荫蔽日的参天古木,更显得巍巍高耸而又充满神秘。
- 中文名称
- 石碑山
- 地理位置
- 广东省惠来县
- 气候类型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著名景点
- 石碑山灯塔,
- 原 名
- 鲁纳山,又名黑石山
- 山峰海拔
- 2640米
石碑山的史记
据有关史料记载,明代自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平定云南,以沐氏世袭镇守。易门、峨山、新平、双柏等地的彝、汉族人民对沐氏巧取豪夺、横征暴敛进行反抗斗争,从公元1520年开始,沐氏多次调集大兵镇压均未奏效,一直延至明亡。在安龙堡区石碑山上的“镇宁裔土”石碑,是嘉靖三十六年至四十三年(公元1557年至1564年),历时八年的农民反抗斗争时,巡抚吕光洵调兵从易门、新平、双柏等地分路进剿至六纳,杀害了奚平、奚德、奚本三头领后所立。有一记载道:安龙堡乡说全村老人施国应(已故)说,石碑山顶有一土城,石碑下面有一所官房,是沐国公筑的,石碑是嘉靖年间立的,光绪二十八年被雷击倒。又一记载:石碑山,在公元1565年前总名叫安龙堡山,是明代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巡抚吕光洵调兵镇压了彝、汉农民反抗斗争,在六纳杀了三个头领,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仲春二月,在距说全村十公里的后岩上,立了“镇宁裔土”石碑后,才叫石碑山的,是彝、汉人民经过几十年流血斗争而得的名称,具有反抗暴虐的历史意义。石碑山周围的许多地名,都是按自然景状命名,如“法念”是红石岩;“米西都”是吹风洞;“六纳”应是“碌纳”,是黑石岩;等等。石碑山灯塔
石碑山灯塔又叫石碑山航标塔。广东省惠来县坂美村有石碑山山脉,亚洲第一航标塔就位于石碑山海岬处。靖海镇建城于明嘉靖二十八年,因地貌如象行,故别名“象城”。古城门仍旧保存完好,镌有“江山永固”4字,沉烟落日中遥见城围蜿蜒。老街怀旧气氛相对照的是矗立于海角石碑山的航标灯塔和灯塔守望着的靖海港。石碑山由于位置显目,历来是海上航行和渔民归航的重要标记之处。公元1882年,由万国公司创建,后又陆续重建。这一“亚洲第一灯塔”高33米,射程18海里,尽收海角天风于眼底。而灯塔之下的航道100多年之前就被英国人定为国际航道。现在的灯塔为1981年建成,钢筋 混凝土结构,该灯塔高68.8米,7级抗震设计,14级抗风设计,塔顶灯光视距24.5海里,主光灯每10秒闪动一次, 并配有雷达应答器和无线电导航系统等设 备,是中国16个导航台中最高者,有“亚洲第一航标塔”之称。石碑山岬角的汕头航标区石碑山灯塔,高耸挺拔、巍然屹立。石碑山岬角系粤东海岸线拐弯处伸入海洋的最突出陆地,对往来船只威胁甚大,旧时曾有许多船只在此触礁,可见该灯塔的重要性。登临灯塔塔顶,远眺是浩瀚广阔、一望无际、碧波万倾的南中国海,令人心旷神怡、心旌飘荡。若是晴好天气,在塔顶上观日出日落十分绚丽壮观。石碑山灯塔已经成为坂美村乃至惠来县的标志性名片,成为旅游地标性建筑;- 福泉 1葛镜桥
- 荔波 2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
- 荔波 3荔波小七孔风景区
- 都匀 4平塘风景区
- 惠水 5好花红乡
- 三都水族自治 6水族古文字碑林
- 三都水族自治 7怎雷水寨
- 惠水 8波云湖
- 瓮安 9江界河风景名胜区
- 惠水 10东山生态园
- 三都水族自治 11姑鲁产蛋崖
- 三都水族自治 12板告民族文化村
- 惠水 13九龙寺
- 三都水族自治 14中和瀑布
- 惠水 15羡塘世外桃源
- 惠水 16摆榜梯田
- 三都水族自治 17水书摩崖
- 龙里 18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
- 三都水族自治 19石板寨抗日旧址
- 三都水族自治 20巴茅
- 三都水族自治 21都江镇万人坟
- 惠水 22“金蟾礼斗”观光台
- 三都水族自治 23三都柳江
- 都匀 24都匀榔木水寨
- 惠水 25清水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