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狼山
东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常璩所著《华阳国志》记载:“堂螂县,因山得名也,出银、铅、白铜、杂药。有堂螂附子。”刘琳注:“‘堂螂县’的‘螂’又写作狼、螂、琅(汉洗作狼),盖其地多堂螂,故以为名。”
《续汉志》:“(朱提)县西南二里有堂狼山,多毒草,盛夏之月,飞鸟过之不能得去。”郦道元《水经注·若水》载:“(朱提)县有大渊池水,名千顷池。西南二里有堂狼山,多毒草,盛夏之月飞鸟过之不能去。”
《水经注·若水》又说:“朱提郡西南二百里,得所绾堂琅县。”
《清史稿·地理志·东川府》:“东川府……巧家厅(今巧家县。要。府北二百四十里,雍正四年,置会泽县,始此。六年移县附郭。嘉庆十六年,析会泽县地置。东:堂琅山。《水经注》所谓‘羊肠绳曲,八十余里’,即此。……”
《新纂云南通志》说:“堂琅山在巧家东米粮坝……延袤百余里。”今巧家县城金沙江沿岸一带,自古即俗称米粮坝。而“延袤百余里”,且相对于金沙江沿岸县城一带的米粮坝的“巧家东米粮坝”,应在今巧家老店镇一带。
《民国巧家县志稿·舆地·山脉》载:“堂狼山,属五区二甲天生桥。”民国时期巧家五区二甲天生桥即今包谷垴、老店一带。
《云南省历史地名考索》认定古堂琅县治所在今巧家老店子。
《巧家县地名志》在“老店子”条简注为“汉堂狼县地”。
康熙《大定府志》记载堂狼山即罗尼山,是彝族再生始祖笃慕的居住地。康熙《大定府志》载:“有祝明(笃慕)者,居堂狼山中,以伐木为业,久之,木拔道通,渐成聚落,号其地为罗邑,又号其山为罗邑山;夷人谓邑为业,谓山为白,故称为罗业白。”
彝文典籍《六祖分支》记载,彝族再生始祖笃慕居罗尼山,彝族六祖于罗尼山分支。
贵州彝文《指路经》说:“祖母住靡莫,父往堂琅地,孙往夜郎国,撑天地建国家,多同管理诸小国。”
四川凉山彝族《指路经》载:“去兮去兮,欲行路边站。堂狼山之旁,除秽摇神扇,倘若不摇扇,难把秽来除;人逝名犹在,倘若名不在,难把路来指……”因四川彝族不清楚堂狼山之所在,在其注释中说:“堂狼山:虚化的地名,传说为古代彝族先民活动的中心。”
陈本明、傅永祥先生在《彝族史探》中明确指出:“洛尼山(洛宜山、罗业白、洛宜白)即汉代的堂狼山。”“足见堂狼山,也即是洛宜山(洛尼山、洛尼白、罗业白)在昭通地区巧家县境内。”
范文钟先生在《昭通历史文化论述》中说,彝族六祖分支的事件“就发生在堂狼山(今巧家县境域仍存此称谓)”。
中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名大词典》,对堂狼山的地理位置作了认定,“堂狼山在巧家县东部”。
谭其骧先生主编、尤中先生绘制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将历代堂琅县治所明确标示在今巧家县老店镇。
《新纂云南通志》地图明确地将堂狼山的位置标为横贯巧家境内始于牛栏江边老店镇迄于炉房乡的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巧家堂琅文化研究课题组研究认定:堂狼山为横贯巧家境内始于牛栏江边老店镇迄于炉房乡的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古堂琅县治所在今老店镇。
古彝文印章“堂狼(螳螂)山里手辖印”“堂狼(螳螂)山里木手印是”:现出土的二枚古彝文印章,直译即“堂狼(螳螂)山里手辖印”“堂狼(螳螂)山里木手印是”。“堂狼(螳螂)山里手辖印”汉语的意思即“统管堂琅印”;“堂狼(螳螂)山里木手印是”相当于军事上的虎符。这充分说明“螳螂山”之名应系彝语地名;远在秦代中央王朝在这里设吏置县以前,这里就生活着一个以“堂狼(螳螂)山里手辖印”为权力象征的强大的“堂狼山部族”彝族。而铜质印章所用的铜也再次说明堂狼山的铜在斯时已得到了开采。
堂狼铜洗:现在全国各地出土的有铭文的数十个堂狼铜洗,除个别外其铭文文字均含“堂狼”地名。说明:一、东汉时期的堂琅县的规范书写系“堂狼县”;二、堂狼洗在堂狼县的堂狼山中铸造,堂狼山的规范书写为“堂狼山”;三、确证堂狼洗在遍布银铅铜矿硐的巧家县境内堂狼山铸造,典籍中盛产银铅铜的堂狼山即巧家县境内的堂狼山。
- 水富 1铜锣坝国家森林公园
- 水富 2水富县西部大峡谷温泉旅游区
- 威信 3扎西纪念馆
- 威信 4扎西红军烈士陵园
- 威信 5观斗山石雕
- 威信 6大雪山原始森林
- 威信 7天台山溶洞
- 水富 8关河漂流
- 威信 9扎西会议纪念馆
- 威信 10观斗山
- 彝良 11罗炳辉将军纪念馆
- 鲁甸 12伊斯兰风情城
- 水富 13水富港
- 彝良 14红军游击队及地下党活动旧址
- 威信 15天星森林公园
- 水富 16楼坝古墓遗址
- 彝良 17千年古镇牛街
- 水富 18水富大峡谷
- 水富 19苗族花山节
- 彝良 20奎香烈士陵墓
- 昭阳区 21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大关 22少女瀑自然风景区
- 镇雄 23坡头镇风采
- 绥江 24板栗乡风景
- 威信 25天险两合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