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菜自然保护区

麒麟菜自然保护区是1983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以粤府函198363号文批准建立的。是由原广东省海南行政区在文昌、琼海两个市级麒麟菜自然保护区合并而成,保护区面积约130km2,这些保护区主要授权当地海藻场负责管理与经营,海藻场经有海南省林业局批准成立保护区渔政管理站行使管理保护职责。
- 中文名
- 麒麟菜自然保护区
- 创立时间
- 1983年
- 保护区面积
- 130km2
- 养殖面积
- 5000亩
- 保护对象
- 珊瑚、麒麟菜、江蓠菜、拟石花菜
- 中文别名
- 鸡脚菜、珍珠菜
地理位置
海南省琼海市东部沿海,即琼海市文昌县交界三更峙(东经110º43.5′北纬19º24′)至琼海市潭门镇草塘村(东经110º39′北纬19º15′)对开7米等深线水域,面积25平方公里,可从事麒麟菜养殖的面积约5000亩。保护对象
是珊瑚、麒麟菜、江蓠菜、拟石花菜。保护价值
麒麟菜是珍贵的热带海洋藻类,生长在海底珊瑚礁上,有海底庄稼之称,麒麟菜含胶量在30%左右,是提取卡拉胶的工业用海藻。是制造琼脂的原料。这里是全国唯一的麒麟菜养殖基地。麒麟菜
中文名:麒麟菜中文别名:鸡脚菜、珍珠菜拉丁名:E.muricatum界:动物界 Animalia门:红藻门(Rhodopyta)纲:真红藻纲(Florideae)目:杉藻目(Gigartinales)科:红翎菜科(Solieriaceae)属:麒麟菜属种:全世界有30多种,中国有麒麟菜(E.muricatum)、琼枝(E.gelatinae)、珍珠麒麟菜 (E.okamurai)、锯齿麒麟菜(E.serra)等。地理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区,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方延伸。产量最多的国家为菲律宾,其次为中国,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日本等也有一定的数量分布。中国主要产于海南及台湾。形态特征:麒麟菜为多年生,生活史由孢子体和配子体两个外形相似的世代组成。成藻藻体即孢子体成熟时,部分皮层细胞形成四分孢子囊,囊内的四分孢子呈目字形排列,成熟后放出体外,附着在珊瑚礁上,萌发成雌雄两种配子体。雄配子体成熟时,在小枝的两侧形成精子囊群;雌配子体成熟时,由皮层细胞内侧形成果胞,上面生受精丝,突出于藻体表面。当雄配子体的精子放出水中后,果胞受精并发育成囊果,内含果孢子,突出于藻体侧面,单生或群生。果孢子放散后,附着在珊瑚枝上,萌发后长成新的藻体──孢子体。麒麟菜多生长在低潮线以下1~5米处的珊瑚礁上,在珊瑚礁的外缘和海水交换良好的场所生长更好。一般水浅处藻体厚实、色浓、多呈绿褐色,水深处藻体分枝较舒展,有的呈深红色。- 曾都区 1擂鼓墩古墓群
- 曾都区 2安居遗址
- 曾都区 3琵琶湖
- 曾都区 4随州大洪山
- 曾都区 5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
- 曾都区 6鸡鸣山
- 曾都区 7曾侯乙墓
- 曾都区 8随州西游神话世界女儿国
- 广水 9徐家河风景区
- 曾都区 10随州西游记漂流景区
- 广水 11黑龙潭风景区
- 曾都区 12大洪山林泉生态园
- 广水 13高贵三潭风景区
- 曾都区 14千里淮河第一漂
- 广水 15杨涟故里
- 曾都区 16新四军九口堰纪念馆
- 曾都区 17千年银杏谷
- 广水 18武胜关
- 曾都区 19白龙池
- 广水 20平靖关
- 曾都区 21桐柏山太白顶风景区
- 曾都区 22随州神农洞
- 曾都区 23府河现光山
- 曾都区 24炎帝神农烈山
- 曾都区 25乾元山太乙古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