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村遗址

西王村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是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
- 西王村遗址
- 外文名
- Xi Wang Cun Ruins
- 地 址
-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西王村
- 时 代
- 新石器时代
- 文物等级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批 次
- 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 批准日期
- 2013年5月
- 批准文号
- 7-0041-1-041
- 审批单位
- 国务院
简介
西王村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是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1960年,在黄城旁边考古发掘的仰韶文化晚期遗址——西王遗址出土的陶蚕蛹(陶蚕蛹标本长1.5厘米,宽高均为0.6厘米,蛹身上有横线纹五条),进一步提供了在同一时期嫘祖在这一带活动的实物例证。知名红山文化研究学者雷广臻教授撰文指出:“山西芮城西王村遗址出土的蛹形陶饰(或称陶蚕蛹)距今5000多年,相当于黄帝文化时期。”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考古发掘
西王村遗址于1960年春发现,同年5—7月发掘。两个遗址的发掘资料均以仰韶文化为主,其次是龙山文化和两周的遗存。1960年发掘的芮城西王村遗址,发现有生产工具及猪、狗等动物骨骼,可能此处的古人类已能饲养、驯化动物。还发现彩绘的陶器,纹样多由植物花纹和网纹组成。曲腹碗、盆和双唇小口尖底瓶是这个遗址的代表性生活用具。有124件陶质环形装饰品,分圆形、六角形、九角形三类形状,陶环上刻有花纹、辫纹、乳丁纹,这说明古人类对美的追求和意识正在加强,也有了简单的几何形体的概念。芮城县西王村是山西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域。这里不仅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期的庙底沟类型文化,还发现了仰韶文化晚期的文化。考古学者将后者称为仰韶文化西王村类型,作为中原地区仰韶文化晚期发展阶段的代表。山西省西王村类型的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北岸、涑水、汾水以及吕梁山一线,其中垣曲县古城镇东关遗址也是这一类型的代表。此期,地面木构建筑出现,房屋建造技术大大改进,房内面积增大,分间布局兴起。生产工具中的石器绝大多数为磨制,钻孔技术普遍推广,骨器、角器、蚌器及陶质生产工具种类增多,制作用品精细,这些反映了生产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集安 1丸都山故城
- 柳河 2罗通山城
- 集安 3集安洞沟古墓群
- 东昌区 4万发拨子遗址
- 梅河口 5辉发河上游石棚墓
- 通化县 6自安山城
- 集安 7五女峰国家级森林公园
- 集安 8云峰湖旅游度假区
- 集安 9东方第一金字塔--将军坟
- 集安 10好太王碑
- 集安 11高句丽文物古迹
- 辉南 12吊水壶瀑布
- 辉南 13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
- 梅河口 14磨盘湖风景区
- 梅河口 15鸡冠山国家森林公园
- 集安 16古墓壁画
- 集安 17老虎哨清水山庄旅游度假区
- 东昌区 18杨靖宇烈士陵园
- 柳河 19三仙夹国家森林公园
- 辉南 20龙湾国家级森林公园
- 集安 21老虎哨电站
- 集安 22鸭绿江国境旅游区
- 东昌区 23千叶湖风景区
- 集安 24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 集安 25集安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