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阵山

雁阵山,又称岩浔山、鳌山 ,是莆田市涵江区境内海拔最高的山,位于三江口镇鳌山村。东面濒海,海浪滔滔,渔舟点点,海阔天空。深秋之际,退潮之时,鸿雁成群结队在此觅食、过冬,故称雁阵山。雁阵山地形奇突,山脉延到海滨,形如大鳌之头,故又名鳌山。夏天登山,海风吹拂,暑气全消,堪称避暑胜地。
- 中文名称
- 雁阵山
- 地理位置
- 莆田市涵江区三江口镇鳌山村
- 开放时间
- 全天
- 门票价格
- 免费
名字由来
雁阵山,又称岩浔山、鳌山,海拔约50米,位于涵江区三江口镇境内,是涵江沿海最高峰。旧志书有载:“岩浔山,发脉自囊山,屹立海滨,高阁层轩,东望大海。唐时初立,以稍障东方之缺。”其山状如大鳌之头,故名鳌山。因东面濒海,海浪滔滔,渔舟点点,海阔天空。深秋之际,退潮之时,鸿雁成群结队在此栖息、觅食、过冬,故又名雁阵山。景区介绍
雁阵山,又称岩浔山、鳌山,海拔约50米,位于涵江区三江口镇境内,是涵江沿海最高峰。旧志书有载:“岩浔山,发脉自囊山,屹立海滨,高阁层轩,东望大海。唐时初立,以稍障东方之缺。”其山状如大鳌之头,故名鳌山。因东面濒海,海浪滔滔,渔舟点点,海阔天空。深秋之际,退潮之时,鸿雁成群结队在此栖息、觅食、过冬,故又名雁阵山。山上有登瀛阁,旧为南宋状元黄公度读书处,阁额“登瀛阁”三字,为黄公度中状元后宋高宗御笔特赐。黄公度乃莆田城内黄巷人,少年时寄于鳌山姑母家,在山上结庐苦读。有志载:登瀛阁曾毁废,明万历年间,国子监祭酒、左春坊使林尧俞再建一座七层石塔于其上,为船只夜航标志,与海上的塔仔塔遥遥相对。二十世纪初,莆田人下南洋,船走三江口,石塔成为家山最后的象征。近年,鳌山村重建阁、塔,圆了海外侨胞返乡探亲时“未到唐山地,先见雁阵塔”的梦。山上另有雁阵宫,又名昭灵祖庙,始建于宋元符三年(1100),祀三殿真君,从祀首创晒盐法而被民间奉为盐公宋代邑人陈应功,是周围村庄较为信仰崇祀的宫庙。宫中一块拜石,有几道天然裂痕,裂痕交错处略显凹型,中有一小孔,习习生风,用水注入,终不见溢满,亦不知流往何处。历史记载
自唐代起,雁阵山以秀丽风光,令人瞩目。宋状元黄公度曾在山上结庐苦读。公度中状元后,宋高宗为雁阵山公度读书处御书登瀛阁三字。黄公度在《御赐阁额》诗中云:杰阁侵霄汉,宸章焕璧奎。内廷颁宝宴,中使揭璇题。信誓山河固,宠恩雨露低。寒儒倚天禄,目断五云西。功掩萧何第,名超崔氏堂。孤忠扶社稷,一德契穹苍。金碧飞天外,鸾虬结倚旁。落成纷贺燕,弱羽得高翔。雁阵山上有一座奉祀三殿真君庙堂,称昭灵祖庙,因建于雁阵山上,俗称雁阵宫。雁阵宫古色古香,金碧辉煌,气势恢宏,甚为壮观。配殿奉祀首创晒盐法的陈应功。为此香火兴旺,是涵江主要道教庙观,游人、香客络绎不绝。雁阵宫中一块拜石,有几道天然裂痕,裂痕交错处略显凹型,中有一小孔,习习生风,用水注入,终不见溢满,亦不知流往何处。传说先有此石,再依石盖庙,人称为“龙眼风”拜石。明代,雁阵山上建有一座石塔,石质七层,为船只夜航标志,与海上的塔仔塔遥遥相对,为雁阵风光更添一景。山上还有黄公度晒书台、护雁顶等古迹。在护雁顶山崖巨石下,有一处涌泉,久旱不竭,清澈甘洌,宋进士林光朝名之为葆光泉。明进士黄巩赋诗云:“路细穿云杳,岩头古寺悬。残霞明海屿,新涨没沙田。花暖游春骑,风高入港船。怀人重延伫,不见葆光泉。”雁阵山山奇、海美、塔壮、庙雅,民间流传不少优美的传说,给它披上一层神秘的传奇面纱。未来规划
涵江区已规划把此地辟为游览区,近年爱国侨胞捐资,把雁阵宫整修一新。龙柱挺立,石狮雄踞,金碧辉煌,庄严肃穆。又在宫前广场外建怀庆亭、思贤阁,玲珑剔透,风姿绰约。山下建有牌楼式山门。盘山公路直达山上,绿荫掩映,楼台亭阁,海光山色,美不胜收。- 集安 1丸都山故城
- 柳河 2罗通山城
- 集安 3集安洞沟古墓群
- 东昌区 4万发拨子遗址
- 梅河口 5辉发河上游石棚墓
- 通化县 6自安山城
- 集安 7五女峰国家级森林公园
- 集安 8云峰湖旅游度假区
- 集安 9东方第一金字塔--将军坟
- 集安 10好太王碑
- 集安 11高句丽文物古迹
- 辉南 12吊水壶瀑布
- 辉南 13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
- 梅河口 14磨盘湖风景区
- 梅河口 15鸡冠山国家森林公园
- 集安 16古墓壁画
- 集安 17老虎哨清水山庄旅游度假区
- 柳河 18三仙夹国家森林公园
- 东昌区 19杨靖宇烈士陵园
- 辉南 20龙湾国家级森林公园
- 集安 21老虎哨电站
- 集安 22鸭绿江国境旅游区
- 东昌区 23千叶湖风景区
- 集安 24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 集安 25集安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