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成寺

宝成寺坐落在吴山东南麓,吴越国王妃仰氏建,原名释迦院。
- 中文名
- 宝成寺
- 原 名
- 释迦院
- 坐落于
- 吴山东南麓
- 创建人
- 吴越国王妃仰氏
- 创建时间
- 五代后晋天福年间
简介
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额宝成院,北宋熙宁间,苏轼第一次来杭任通判时,曾到过当时的宝成院,并题下了“宝成院赏牡丹”一诗。南宋宝佑五年(1257)赐额“宝成寺”。寺内的麻曷葛剌造像刀法简练粗犷,艺术手法夸张,是国内惟一有绝对纪念的麻曷葛剌造像。麻曷葛剌造像是藏传佛教“大日如来”范文的音译,2001年7月,宝成寺麻曷葛剌造像因其在宗教历史和宗教艺术史上的特殊地位,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
麻曷葛剌造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杭州紫阳山东麓宝成寺崖壁上。宝成寺,五代后晋天福年间吴越王妃仰氏建,名释迦院。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额宝成寺。崖壁上麻曷葛剌像是元至治二年(1322)左卫亲军都指挥使伯嘉努所凿。现寺旧址仍在,修复完好。寺内后山岩壁上有文殊、普贤、麻曷葛剌造像。“麻曷葛剌”为梵语“大黑天”,佛教中的“战神”。造像高1.38米,容相威怒,脚踩魔女。龛外左边刻有造像题记。麻曷葛剌佛像现在全国仅此一处,保存完好。 宝成寺麻曷葛刺造像,开凿于元代至治二年(1322年),题材为佛教密宗造像。麻曷葛剌是大日如来的梵语音译,意译是“大黑天”,元朝统治者奉为军神或战神。龛形呈横长方形,龛顶略有弧度,高2.45米,宽4.1米。龛内又开三个小龛,中间为本尊麻曷葛刺像,左侧为文殊骑狮像,右侧为普贤骑象像,三像后为尖拱形火焰背光。龛楣上有浮雕金翅鸟三只,左右还有飞鸟和奔兽。大龛北侧壁有元代至治二年汉文造像题记,十分珍贵。麻曷葛剌造像造型较大,保存良好,刀法简练,和杭州飞来峰藏传佛教相比有不同的风格,因此这处造像是研究藏密“梵式”造像发展的重要实物。- 北镇 1崇兴寺
- 义县 2奉国寺
- 古塔区 3广济寺古建筑群
- 北镇 4医巫闾山青岩寺风景区
- 义县 5万佛堂石窟
- 凌海 6大笔架山
- 凌海 7紫荆山
- 北镇 8崇兴寺双塔
- 北镇 9北镇庙
- 黑山 10蛇盘山
- 凌河区 11凌河水上公园
- 北镇 12广宁城
- 北镇 13医巫闾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区
- 凌海 14翠岩山寺
- 凌河区 15辽沈战役纪念馆
- 北镇 16医巫闾山大观音阁风景区
- 北镇 17医巫闾山灵山风景区
- 北镇 18医巫闾山五佛寺风景区
- 北镇 19医巫闾山帝王谷风景区
- 凌海 20锦州笔架山
- 北镇 21医巫闾山辽代皇陵风景区
- 北镇 22医巫闾山
- 古塔区 23锦州博物馆
- 北镇 24北镇李成梁石牌坊
- 北镇 25医巫闾山大芦花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