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仙人洞
仙人洞,位于吉林市桦甸榆木桥子镇寿山主峰东坡距山顶约50米的一处较大型的天然溶洞,是吉林市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居住遗址,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距今2万年。 寿山仙人洞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
- 寿山仙人洞
- 所在地
- 桦甸榆木桥子镇寿山主峰东坡
- 时 代
- 旧石器时代晚期
- 山 名
- “扎拉芬阿林”
- 距今时间
- 2万年
历史传说
据史料记载,康熙皇帝于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曾到过这座山。乾隆皇帝于1754年(乾隆十九年)东巡吉林城后返京途中路经尚无名字的寿山仙人洞附近,适逢8月13日万寿节,饮宴庆贺之余,登高远眺,龙颜大悦,赐山名曰“扎拉芬阿林”(系满语,意为寿山),并有“营临西水诚瑶水,座对南山是寿山”脍炙人口的诗作广为流传。至今山上还有当年乾隆皇帝、娘娘饮用的泉水“清茶馆”、“娘娘盆”等遗迹。简介
据新编《吉林市志·文物志》记载:“1990年,吉林大学考古系师生通过初步挖掘,出土了2万年前的更新世晚期哺乳动物和鸟类化石十余种,打制石器47件,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其中石制品包括锤击石片和石核、残石片、半边石、石锤、刮削器。”天然洞穴作为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最早的栖身之所,在我国广东、湖北等地均有发现,岩洞多处在石岩溶洞发育地区,寿山仙人洞也是如此。1987年,吉林市地方志办公室和吉林市文化局文物处、吉林市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前往寿山实地踏查,看到寿山“主峰海拔高度为510米,与河谷相对高度在200米左右。”仙人洞“位于主峰下50米,洞口为东西向,最宽处3米多,高2.80米,洞深平缓向内,深不可测,洞口到洞内12米,采光良好,前8米宽敞明亮,干燥宜人,洞壁严密光滑,平坦明亮,适应人类活动。出土文物
1993年5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吉林大学考古系、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森水的指导下,联合考察队又一次对寿山仙人洞进行深入的挖掘和鉴定。古人类在这里居住的年代为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在洞内发现洞穴堆积文化厚度达2.6米,此次挖掘,出土古脊椎动物化石标本700余件,其中有熊、狼、马、羊、斑鬣狗、西伯利亚鼬、棕背鼠、鸭、雉等20余种动物的骨骼和牙齿。出土、打制的石器制品200余件,其中还有打制磨制的骨器10件。可见古人类在此洞居住的时间相当久远。历史贡献
这是目前在吉林省首次发现的比较典型、堆积完好的一处旧石器时代人类栖憩和活动的洞穴遗址,它的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离水源地的距离在我国旧石器时代遗址中也是极为罕见的。仙人洞为吉林人民了解家乡古人类的居住环境提供了活的考古资料,也为我国东北、东北亚的旧石器时代历史研究和地方志的编纂,为地质学、古人类学、古生物学、古气候、生态环境等诸多学科的研究,提供了资料。1992年,该遗址被列为吉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被列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花岗区 1杨粲墓
-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 2务川自治县龙潭村
- 播州区 3海龙囤军事古堡景区
- 播州区 4云门囤景区
- 赤水 5赤水风景区
- 汇川区 6娄山关
- 仁怀 7公安寨遗址
- 红花岗区 8湘山寺
- 播州区 9乌江渡景区
- 仁怀 10美酒河巨幅摩崖石刻
- 习水 11丹霞谷旅游度假区
- 汇川区 12大板水国家森林公园
- 仁怀 13茅台渡口纪念碑
- 绥阳 14水晶温泉
- 仁怀 15国酒文化城
- 仁怀 16赤水河风光
- 播州区 17枫香温泉
- 仁怀 18盐津河旅游区
- 仁怀 19石刻龙建筑群
- 仁怀 20长岗毛泽东主席住居
- 仁怀 21鲁班红军烈士陵园
- 仁怀 22怀阳洞溶洞群
- 仁怀 23鲁班红军烈士墓
- 仁怀 24斑鸠岩
- 仁怀 25东门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