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遗址

翰林院遗址,位于北京东长安街路南今天的公安部内,原为明代鸿胪寺旧址,明正统七年(1442年)在此建翰林院。
- 中文名
- 翰林院遗址
- 前 身
- 鸿胪寺旧址
- 建造时间
- 1442年
- 地 址
- 北京东长安街路南
翰林院历史
清初将翰林院并入内三院。康熙年间又在明翰林院旧址重建,并定为正三品衙门。翰林院自雍正以后,成为重要国家储才机关。雍正皇帝曾这样说过:“国家建官分职,于翰林之选尤为慎重,必人品端方,学问纯粹,始为无忝厥职,所以培馆阁之才,储公辅之器”。清朝皇帝为表示对翰林院重视,常到翰林院与王公大臣、官员等举行宴会,事前通知有关部门做好陈设以宝座,乐器等准备工作,届时与王公大臣赋诗纪盛。本文图上的石碑即是嘉庆皇帝临幸后留下的。名胜古迹
《北京名胜古迹辞典》记载,“清翰院有登瀛门内堂五楹,堂西为读讲厅,东为编检厅。左廊围门内为状元厅(乾隆三十八年后改为功臣馆);右廊围门内有二祠,朝南为昌黎祠,朝北为土谷祠。堂之后为穿堂,左为待诏厅,右为典簿厅。再后为后堂,该堂朝南,中有宝座,特为皇帝临寺而设。后堂东西屋为藏书库。院内偏东有一井亭,据说为明代学士刘定之所浚,故名为刘井。西有一柯亭,为明代学士柯潜所建。自刘井而东为清秘堂(旧为东斋房,乾隆九年重修复地赐额“集贤清秘”,故易名),堂前是瀛洲亭,亭下方有凤凰池。池南有宝善堂,堂后为陈乐轩。自柯亭而西为先师祠,祠为南西斋房(旧为皇清文颖馆、功臣馆),又南为原心亭”。翰林院藏书
1900年前,坐落在外国公使馆区的中国翰林院(所以公安部内有很多外国使馆遗址),以巨量藏书著称于世,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图书馆,被当时西方人比做是中国的牛津、剑桥、海德堡和巴黎。翰林院内藏有卷帙浩繁的各类古版善本,举世罕见的《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的底本就珍藏于此。以金黄色丝绸装订而成的万卷册的《永乐大典》,是明代由两千名学者参与编修的大型综合性类书,经明末文渊阁大火,仅存副本;到了清代,这些副本已散佚两千余卷,其余都收藏于翰林院内(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另外,乾隆年间由纪昀、陆锡熊与众多清朝学者合编的七万九千卷的世界上最大的学术丛书《四库全书》的各类底本,当时也珍藏于翰林院内。1900年间的翰林院大火,不仅将辉煌建筑焚毁,而且数千万卷古籍善本也在大火中烧毁,其中包括当时仅存副本的《永乐大典》。相关
翰林院- 额济纳旗 1居延遗址
- 阿拉善左旗 2定远营
- 阿拉善左旗 3腾格里沙漠天鹅湖
- 阿拉善右旗 4巴丹吉林沙漠
- 额济纳旗 5怪树林
- 额济纳旗 6大同城
- 阿拉善右旗 7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
- 额济纳旗 8黑城遗址
- 阿拉善左旗 9腾格里沙漠月亮湖
- 额济纳旗 10额济纳河
- 额济纳旗 11阿拉善王府
- 阿拉善右旗 12雅布赖山
- 额济纳旗 13额济纳胡杨林景区
- 额济纳旗 14东风航天城
- 额济纳旗 15黑水城遗址
- 额济纳旗 16居延海
- 阿拉善右旗 17海森楚鲁旅游景区
- 阿拉善右旗 18额日布盖大峡谷
- 额济纳旗 19神树
- 阿拉善右旗 20巴丹吉林庙
- 额济纳旗 21塔王府
- 阿拉善右旗 22海森楚鲁怪石城
- 阿拉善右旗 23巴丹吉林度假村
- 阿拉善左旗 24贺兰山广宗寺(南寺)
- 额济纳旗 25巴丹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