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德哈仁细石器遗址
齐德哈仁细石器遗址位于哈巴河县加依勒玛乡齐德哈仁渡口附近。目前在遗址中采集的石制品有200余件,较多的是石片和细石叶,还有石核、石镟、石钻、凿形石器、石珠等。该遗址是如今所知新疆境内最北的一个细石器遗址,它的发现不仅填补了本地区无细石器的空白,而且将阿勒泰地区的人类活动提前了数千年。
- 中文名
- 齐德哈仁细石器遗址
- 地理位置
- 哈巴河县加依勒玛乡齐德哈仁渡口
- 采集石制品
- 有200余件
- 意 义
- 将阿勒泰地区人类活动提前数千年
- 北 纬
- 47°52′08″
- 东 经
- 86°17′08″
- 海 拔
- 440米
- 特 点
- 大多加工精细,表现制作技艺熟练
遗址位置
齐德哈仁细石器遗址在哈巴河县加依勒玛乡境内,额尔齐斯河大桥齐德哈仁渡口北100米处。地理坐标
北纬47°52′08″、东经86°17′08″,海拔440米 。考古发现
在遗址中采集的石制品有200余件,较多的是石片和细石叶,还有石核、石镞、石钻、凿形石器、石珠等。石核是加工细石叶的原坯,同时剥离石叶后也可以加工成石器。细石叶是由石核上剥离下来的石制品,可以用作复合工具,如镶于骨刀体上作刀刃,也可以单独使用或加工成其他的用具。石镞是人类狩猎时期的先进生产工具。从齐德哈仁遗址中采集的石镞来看,居民注重挑选石料,多用结构细腻透明度好的材料,加工精细。另外,石镞体的形状及大小也有差别,这都与狩猎对象有关,不同的动物使用不同的箭镞。刮削器是多用途工具,可以用作宰杀、割肉、刮皮、削制木器等。采集的十多件刮削器大都是单面加工刃缘的,以弧刃者居多,也有直刃的。石制品出现了装饰品石珠,说明当时居民已懂得爱美及审美 。器物特点
齐德哈仁细石器遗址采集的石制品大多数加工精细,表现出了制作技艺的熟练。石镞、刮削器都比较规整,也表现出了一些传统性的形式。考古专家推测遗址的年代距今约七八千年。遗址中采集的石制品,从文化传统工艺上讲,属于非典型几何形石器文化传统。石制品还出现了装饰石珠,说明居民懂得了爱美,用石珠来装扮自己 。学术价值
齐德哈仁细石器遗址是保存面积最大、出土器物最多的一个点。对于研究我区史前社会活动和文明、古代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的迁徙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齐德哈仁是如今所知新疆境内最北的一个细石器遗址,它的发现不仅填补了本地区无细石器的空白,而且将阿勒泰地区的人类活动提前了数千年 。- 南开 1天津古文化街
- 南开 2天津之眼(永乐桥摩天轮)
- 南开 3周邓纪念馆
- 南开 4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 南开 5天津广东会馆
- 南开 6天津水上乐园
- 南开 7南开学校旧址
- 南开 8天津李纯祠堂
- 南开 9天津凌奥创意产业园
- 南开 10天津天后宫
- 南开 11天津文庙
- 南开 12天津老城博物馆
- 南开 13天津王襄故居
- 南开 14天津民俗博物馆
- 南开 15天津四烈士纪念碑
- 南开 16庄王府
- 南开 17中环彩练
- 南开 18天津鼓楼
- 南开 19天津戏剧博物馆
- 南开 20天津大学
- 南开 21老美华华夏鞋文化博物馆
- 南开 22南开区烈士陵园
- 南开 23鼓楼商业旅游步行街
- 南开 24天津聂士成殉难纪念碑
- 南开 25南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