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剑
二郎剑,中药名。为菊科植物长穗兔耳风Ainsliaea henryiDiels的全草。分布于湖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具有散瘀清热,止咳平喘之功效。常用于跌打损伤,血瘀肿痛,毒蛇咬伤,肺热咳嗽,哮喘。
- 中文学名
- 二郎剑
- 别 称
- 见血草
- 界
- 植物界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目
- 桔梗目
- 科
- 菊科
- 属
- 兔耳风属
- 种
- 长穗兔耳风
- 分布区域
- 湖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 采收时间
- 夏、秋季
- 用 量
-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
- 毒 性
- 无毒
入药部位
全草。性味
味苦、酸,性凉。功效
散瘀清热,止咳平喘。主治
跌打损伤,血瘀肿痛,毒蛇咬伤,肺热咳嗽,哮喘。相关配伍
1、治跌打损伤:见血草适量。捣烂外敷。(《万县中草药》)2、治毒蛇咬伤:见血草、一支箭、鬼针草、半边莲、青藤香各12g。水煎服;亦可捣烂外敷伤口。(《万县中草药》)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形态特征
长穗兔耳风,又名滇桂兔耳风。多年生草本,高20-45cm。根状茎粗短。茎暗紫色,具柔毛。叶基生;叶柄长1.5-3cm,具柔毛;叶片长椭圆形或倒卵圆形,长3-8cm,宽1.5-2.5cm,先端急尖或钝尖,基部楔状渐狭成具宽翅的叶柄,边缘有波状圆齿,上面绿色,下面有时带紫色,两面均具柔毛。头状花序2-3呈聚伞状,由多个小聚伞花序组成长穗状花序;每个头状花序有3小花;总苞片约4层,狭披针形;花冠白色。瘦果倒披针形,长约4mm,无毛;冠毛羽毛状,长约7mm,淡褐色。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林下。分布于湖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集安 1丸都山故城
- 柳河 2罗通山城
- 集安 3集安洞沟古墓群
- 东昌区 4万发拨子遗址
- 梅河口 5辉发河上游石棚墓
- 通化县 6自安山城
- 集安 7五女峰国家级森林公园
- 集安 8云峰湖旅游度假区
- 集安 9东方第一金字塔--将军坟
- 集安 10好太王碑
- 集安 11高句丽文物古迹
- 辉南 12吊水壶瀑布
- 辉南 13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
- 梅河口 14磨盘湖风景区
- 梅河口 15鸡冠山国家森林公园
- 集安 16古墓壁画
- 集安 17老虎哨清水山庄旅游度假区
- 柳河 18三仙夹国家森林公园
- 东昌区 19杨靖宇烈士陵园
- 辉南 20龙湾国家级森林公园
- 集安 21老虎哨电站
- 集安 22鸭绿江国境旅游区
- 东昌区 23千叶湖风景区
- 集安 24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 集安 25集安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