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津桥

龙津桥位于舒城县城关镇南门外的南溪河上。南溪又名鸥溪,古称龙舒水。过去这里河道宽阔,水量充足,航运发达。给东西水运带来方便,但也给南北交通造成阻隔。大约在南宋时期此处就建有渡口,舒城人为纪念北宋大画家李公麟,称此渡为“龙眠古渡”,北岸还有“公麟巷”。地以名人传,在此渡口处架桥也就声名更高了。
- 中文名
- 龙津桥
- 始建于
- 明代万历十九年(1591年)
- 全 长
- 246.7米
- 宽
- 12.2米
简介
花桥和鼓楼一样,也是侗族人民建筑艺术的精华。侗族人民在环绕村寨的河流上或穿寨而过的小溪上,建起一座座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花桥。花桥的全部桥身都是用杉木横穿直套,卯眼相接,不用一根铁钉和铁部件,结构极为合理。他们还在桥身上建起一个长廊式的建筑,把桥身完全遮盖起来。长廊上有供过路人休息的长凳。因为人们可以在桥上避风躲雨,所以花桥也被人们称为风雨桥或长廊风雨桥。历史
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有一座现今中国最大的风雨桥,名龙津桥。这座横卧在舞水上的风雨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十九年(1591年) ,400多年来经过多次损毁和多次重建,一直是湘黔公路的交通要塞,是商贾游客往来云集的繁华之地,史称三楚西南第一桥。1998年初,为恢复这一历史名胜,开发旅游资源,芷江侗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决定重修龙津侗乡风雨桥。 1999年初,正式动工修建龙津桥;1999年11月7日该桥竣工投入使用。新的龙津风雨桥全长246.7米,宽12.2米,人行道宽5.8米,人行道两侧长廊共设厢房式店面94间,使其不仅具有旅游观光、交通往来的功用,而且还是世上独一无二的风雨桥商业步行街,长长的桥廊上相隔不远就建有一座桥亭,一共是7座桥亭,中间最高的一座桥亭高17.99米。登上亭台可以观赏舞水两岸风光,河西巨大的建筑群是全国内陆最大的一座妈祖庙----天后宫;河东岸边是侗乡最大的吊脚搂群,远处群山叠翠,近处舞水飞溅,恰似一幅飘动的风光画。- 北镇 1崇兴寺
- 义县 2奉国寺
- 古塔区 3广济寺古建筑群
- 北镇 4医巫闾山青岩寺风景区
- 义县 5万佛堂石窟
- 凌海 6大笔架山
- 凌海 7紫荆山
- 北镇 8崇兴寺双塔
- 北镇 9北镇庙
- 黑山 10蛇盘山
- 凌河区 11凌河水上公园
- 北镇 12广宁城
- 北镇 13医巫闾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区
- 凌海 14翠岩山寺
- 北镇 15医巫闾山大观音阁风景区
- 北镇 16医巫闾山灵山风景区
- 凌河区 17辽沈战役纪念馆
- 北镇 18医巫闾山五佛寺风景区
- 北镇 19医巫闾山帝王谷风景区
- 凌海 20锦州笔架山
- 北镇 21医巫闾山辽代皇陵风景区
- 北镇 22医巫闾山
- 古塔区 23锦州博物馆
- 北镇 24北镇李成梁石牌坊
- 北镇 25医巫闾山大芦花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