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存庵

宋存庵位于深汕区鲘门镇北一公里的南山岭下,它是在绿荫掩影中的一座两进三间的残破庙宇,门额横书“宋存”两个大字。深汕区八景之一
- 中文名
- 宋存庵
- 地 址
- 深汕区鲘门镇北一公里的南山岭下
- 公 交
- 厦深高铁鲘门站深汕1线里的公汽
- 时 间
- 清代乾隆二十七年(公元 1762年)
简介
门额“宋存”两字,是示“江山永在,宋室长存”之意。这是宋存庵得名的来由。在残壁上犹存两联,一为;“风雨难磨王者字;君臣犹享宋时山。”一为:“一宵留圣迹;三字寄行人。”字迹遒劲峻秀,联意隽永恢壮。南宋末年,宋帝昺南逃,来到南山岭。当时,天色已晚厂暮霭沉沉,风云将变。一行人马只好在半岭岩石下暂住一宿。半夜时分,山摇地动,宋帝昺以为南宋江山已崩,不禁失声痛哭。陆秀夫情知地震,便奏请皇帝在岩壁上书写“壮帝居”。当宋帝昺写完,地震也过去了,一切都平静下来。后来,明代官员到这里凭吊古迹,得知这一往事后,就在这岩壁题刻了“壮帝居”三宇。清代乾隆二十七年(公元 1762年),鲘门镇百姓集资,以此石刻为中心,修建了一座寺院,并起名为“宋存庵”。民间传说
相传宋末时,宋端宗与其弟兵败南逃至此,在岩石下暂往一宿,当夜适逢地震,山摇地动,身边大臣陆秀夫就奏皇帝在岩壁上书写“壮帝居”三字,使能安寝。明代官员莆见川雍兰到此凭吊古迹,得知往事之后,就在该岩壁题刻“壮帝居”三个大字,旁有落款,字径为0.9Ⅹ1(米),直书阴刻,字体苍拔雄秀。清代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后门镇群众集资,以此石刻为中心,修建了这座庵宇。现此石刻位于宋存庵后厅正中的斜面岩壁上。知此史实,就不难理解联语了。因而多有文人名士到此凭吊时撰联作诗,其中有许多佳作。宋末皇帝还为这里留下了带有神奇色彩的传说。相传当晚小青娃嚣叫不已,落花生也哗啪生长,皇帝就捻一草茎放于小青蛙身上,现在这里的小青蛙身上就有一道黄绿色的竖纹,鲜丽夺目。皇帝还叫落花生夜间不要生长,所以落花生夜间就合起叶子。交通
厦深高铁鲘门站,坐深汕1线里的公汽可直达宋存庵。景点住宿
深汕区鲘门镇鲘门中心区旅社路- 铜陵县 1铜陵螺丝山青年公园
- 铜官山区 2铜陵市博物馆
- 铜陵县 3铜陵大通
- 铜官山区 4铜陵市科技馆
- 铜官山区 5螺蛳山景区
- 郊区 6淡水豚自然保护区
- 铜官山区 7相思树
- 铜陵县 8铜陵凤凰山
- 狮子山区 9铜陵新桥高科技农业示范园
- 铜官山区 10天井湖公园
- 郊区 11慈堂湖
- 铜官山区 12永泉农庄
- 狮子山区 13乌木山广场
- 铜官山区 14义安园
- 郊区 15澜溪老街
- 狮子山区 16东湖湿地公园
- 郊区 17铜陵大士阁
- 狮子山区 18东湖休闲中心
- 郊区 19大通古镇
- 郊区 20大通钟楼
- 郊区 21铜陵白暨豚养护场
- 铜官山区 22铜文化广场
- 狮子山区 23农林村
- 郊区 24皖陵珍稀动物养殖场
- 铜陵县 25东湖休闲娱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