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溪
宋溪及其附近的宋迹位于汕尾市海丰县可塘镇与陶河镇的交界处的宋溪头村,它被这里的群众称为直渠溪。宋溪长2里许,深4米许,溪面宽8米,两边河床各20米。据《海丰县志续编》的《古迹》一节中有这样的记载:“东南十里为和丰喾,一望沃野,水道不通,宋舟至此,凿而通之。由广贩盐诸舶往往聚此。”海丰境内的赤岸河,流至陶河镇的大小屿村的东面东折,其下游称为东溪;赤岸河的另一支流向西拐弯,称之为西溪。东西两溪相距最近约2公里。宋末,端宗兵败南逃,所渡兵船从陆丰县甲子镇随东溪往西溪至此,见水路不通,便凿通连接东西两溪。使兵船由东溪开往西溪而到达丽江浦。后人便把宋军开凿之溪叫为宋溪。这个村庄也因此而称为宋溪头村。
- 中文名称
- 宋溪
- 别 名
- 鱼鹰潭
- 行政区类别
- 镇
- 地理位置
- 汕尾市海丰县可塘镇
地理环境
这个村庄也因此而称为宋溪头村。宋溪周围还有很多的宋迹。宋溪头村西郊200米处的“宋王山”是一个圆形的小山包。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宋端宗南逃到此,曾驻扎于这小山上,后人称之为“宋王山”。相传当地百姓曾用在东溪捕捞的“白仔鱼”煮汤敬奉宋端宗佐餐,当时适逢白仔鱼的鲜肥季节,鱼汤泛起一层金色的油珠,鲜甜可口,宋端宗连声夸奖说:“此真乃玉饭佐金汤!”。在宋溪东边5里还有“宋师岭”。当年宋军在该岭筑土为阶以通兵,由此得名,其岭长500多米,原路面宽仅2米,解放后加宽至4米,并掘高填低,现路面较平坦。“圣井”和“御宴潭”位于海丰县附城乡新南乡的小金笼山(也叫鹿境山)的南坡。当年,宋端宗虽兵败至此,而率兵勤王的文天祥却克复潮阳、惠州等地,宋端宗闻捷,即在这南坡的“鱼鹰潭”设御宴,集群臣喜贺,以激励将士,振奋军心。当时,他们在这里取甘泉饮用,后人称这甘泉为“圣井”,称“鱼鹰潭”为“御宴潭”。石碑上还刻有“圣井右迹”四个大字。相关宋迹
宋溪周围有很多的宋迹。宋溪头村西郊200米处的“宋王山”是一个圆形的小山包。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宋端宗南逃到此,曾驻扎于这小山上,后人称之为“宋王山”。相传当地百姓曾用在东溪捕捞的“白仔鱼”煮汤敬奉宋端宗佐餐,当时适逢白仔鱼的鲜肥季节,鱼汤泛起一层金色的油珠,鲜甜可口,宋端宗连声夸奖说:“此真乃玉饭佐金汤!”。在宋溪东边5里还有“宋师岭”。当年宋军在该岭筑土为阶以通兵,由此得名,其岭长500多米,原路面宽仅2米,解放后加宽至4米,并掘高填低,现路面较平坦。“圣井”和“御宴潭”位于海丰县附城乡新南乡的小金笼山(也叫鹿境山)的南坡。当年,宋端宗虽兵败至此,而率兵勤王的文天祥却克复潮阳、惠州等地,宋端宗闻捷,即在这南坡的“鱼鹰潭”设御宴,集群臣喜贺,以激励将士,振奋军心。当时,他们在这里取甘泉饮用,后人称这甘泉为“圣井”,称“鱼鹰潭”为“御宴潭”。石碑上还刻有“圣井右迹”四个大字。- 北镇 1崇兴寺
- 义县 2奉国寺
- 古塔区 3广济寺古建筑群
- 北镇 4医巫闾山青岩寺风景区
- 义县 5万佛堂石窟
- 凌海 6大笔架山
- 凌海 7紫荆山
- 北镇 8崇兴寺双塔
- 北镇 9北镇庙
- 黑山 10蛇盘山
- 凌河区 11凌河水上公园
- 北镇 12广宁城
- 北镇 13医巫闾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区
- 凌海 14翠岩山寺
- 北镇 15医巫闾山大观音阁风景区
- 北镇 16医巫闾山灵山风景区
- 凌河区 17辽沈战役纪念馆
- 北镇 18医巫闾山五佛寺风景区
- 北镇 19医巫闾山帝王谷风景区
- 凌海 20锦州笔架山
- 北镇 21医巫闾山辽代皇陵风景区
- 北镇 22医巫闾山
- 古塔区 23锦州博物馆
- 北镇 24北镇李成梁石牌坊
- 北镇 25医巫闾山大芦花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