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窑址

霍州窑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西南白龙镇陈村以南的汾河西岸台地上,烧造始于金代,终于明代 ,是中国北方金元时期的重要瓷窑址之一。霍州窑址面积约在15万平方米左右,集中点在陈村村南一带 。在晋南地区一些金元墓中也常见可与之对比的瓷碗等,这也是对霍州窑时代的很好傍证 。2006年5月25日,霍州窑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中文名称
- 霍州窑址
- 地理位置
- 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西南白龙镇陈村以南的汾河西岸台地上
- 气候类型
- 温带大陆性气候
- 占地面积
- 15万平方米
- 保护级别
- 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批准单位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编 号
- Ⅰ-25
- 时 代
- 金至元
历史沿革
金元时期,霍州窑主要生产白胎瓷,胎土细白,胎壁薄,胎质极脆,光素无纹者多,少量有印花装饰 。元代,霍州窑窑主彭均宝改进制技,效仿定器、烧制出造型新颖的器物,霍州窑被称为彭窑 。明清两代,霍州窑绘花卉者较多,有书写文字者,传世品有带纪年铭文者。器型有仿定折腰盘、洗、盏托、高足杯、盖罐等,烧造的产品口边施釉。北京元大都居址和杭州元代瓷器窖藏出土的遗物中就有霍州窑瓷器 。1986年10月,临汾地区文物普查队对霍州窑址进行了普查。遗址特点
霍州窑遗址位于霍州市西南白龙镇陈村以南的汾河西岸台地上。经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多次调查,其文化内涵日臻清晰,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3米。地表尚保存有较完整的晚期馒头形窑炉,以及用于阴干器坯的砖券窑洞等遗迹。断面文化层清晰可辨,内含有丰富的瓷片和窑具 。文物遗存
霍州窑址出土有发现有金白釉划花纹盖罐、金白釉印花双鱼纹折腹瓷洗、金白釉弦纹三足瓷炉、金白釉瓷盖罐、元白釉高足瓷杯等遗存 ;碗胎细而薄,有纯白和灰白2种。外施白釉。圈足有高矮之分,高足者多外侈,高度在0.69-0.9厘米之间,矮足者足皆较直,高度在0.28-0.47厘米之间。一般碗壁下部较厚,在0.41-0.62厘米之间,至口缘部变得甚薄,在0.2-0.23厘米之间。有折腹和曲腹之分。高圈足碗内部满釉,底部有5至6个支钉痕,外部施釉至圈足根,矮足碗内底有“涩圈”,外部施釉至圈足上部,呈现不平衡状,有的涂满圈足,有的接近圈足,甚而有半施半露者。纹饰均为胎上印花再施釉覆盖,纹样有梳纹、水波纹、折枝花纹等 。研究价值
霍州窑址是中国北方金元时期的重要瓷窑址之一,霍州窑产品除可与鹤壁窑对比外,在晋南地区一些金元墓中也常见可与之对比的瓷碗等,这也是对霍州窑时代的很好傍证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25日,霍州窑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由山西人民政府设立保护范围:以遗址内霍窑为中心,冬至汾河西岸,西至乔圪垯、祖师庙一线,南至泥碾沟,北至小瓷沟;建设控制地带:该保护范围向外辐射1500米。历史文化
霍州窑是见诸明代文献记载的元代瓷窑,明初曹昭《格古要论》霍器条云:“霍器出山西平阳府霍州。”同书彭窑条亦载:“元朝戗金匠彭均宝效古定器,制折腰样者甚整齐,故名曰彭窑,土脉细白者与定器相似……卖古董者称为新定。”而晚明时人谷应泰《博物要览》中则进一步明确指出:“元时,彭君(均)宝仿定窑烧于霍州者,名曰霍窑,又曰彭窑。效古定折腰制者甚工,土骨细白,凡口皆滑,惟欠润泽,且质极脆” 。旅游信息
交通线路临汾市——京昆线——滨河西路——桃临线——京昆线——霍州窑址。霍州窑址- 沙依巴克区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 沙依巴克区 2西山老君庙
- 沙依巴克区 3乌鲁木齐红山公园
- 乌鲁木齐县 4苜蓿台
- 沙依巴克区 5中国彩棉科技园
- 头屯河区 6雅马里克山
- 天山区 7新疆民街民俗博物馆
- 新市区 8乌鲁木齐植物园
- 水磨沟区 9水磨沟景区
- 米东区 10红山
- 天山区 11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
- 天山区 12新疆大学
- 新市区 13新疆地质博物馆
- 乌鲁木齐县 14东白杨沟
- 天山区 15乌拉泊古城
- 乌鲁木齐县 16亚欧大陆地理中心
- 天山区 17陕西大寺
- 乌鲁木齐县 18一号冰川
- 乌鲁木齐县 19水西沟滑雪场
- 乌鲁木齐县 20乌鲁木齐县白云国际滑雪场
- 天山区 21乌鲁木齐革命烈士陵园
- 乌鲁木齐县 22菊花台
- 乌鲁木齐县 23新疆乌鲁木齐县南山牧场
- 乌鲁木齐县 24乌鲁木齐照壁山
- 乌鲁木齐县 25乌鲁木齐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