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窑遗址
龙窟遗址位于佛山荷城区沿江路,东邻风景秀丽的龟峰山。1957年,广东省博物馆的考古学者和高明县文物工作人员在大岗山(现已辟为沿江路一部分)进行文物普查,在“探沟”中发现古陶碎片,并发掘出20多件陶器及垫烧物、釉渣、红烧土等,经考证为唐窑器物。当时的《南方日报》曾以“广东发现古窑址,高明县算最老”为题作了报道。2013年12月11日考古人员在遗址中揭露清理出一座长达78.8米的龙窑遗迹。经专家认证,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长的唐代龙窑遗迹。
- 中文名称
- 龙窑遗址
- 外文名称
- Dragon wat ruins
- 地理位置
- 佛山荷城区沿江路
- 景点级别
- 广东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著名景点
- 二号唐代龙窑遗址
简介
1986年,在省博物馆专家的指导下,开始对大岗山东坡的一号唐代龙窑遗址进行发掘清理。该古窑从下向上延伸砌筑,窑床倾斜25°,顶已塌落;中段残长9.55米,前宽2.64米,后宽2.8米;窑壁夯土与砖合构,厚0.27米。窑内有一层厚10~14厘米红褐色土层用以垫烧陶器,清理后可见窑床上有规则地排列着一个个经高温燃烧过的圆窝,窝内还残存着陶碗近百个。距龙窑20米开外发掘的两处“探沟”中,发掘出碗、碟、钵、二耳罐、四耳罐、六耳罐、盆、缸、釜耳杯、炉、两耳短颈展口壶等古陶十多种共上千件陶器,估计为废弃物堆积层。陶器以施青釉为主,部分施酱釉,多呈短釉露胎;碗多作饼足、圈足、壁形足,造型有中、晚唐特色。1987年3月,二号唐代龙窑遗址在大岗山北坡出土。龙窑残长9.06米,前宽2.2米,后宽2.36米,壁厚0.2米,窑床倾斜13゜。上有垫烧托钵104个,陶器除上述品类外,还有烛台、反唇碗、器盖等。唐代龙窑遗址属广东首次发现,出土有显著唐代陶器特色的碗、碟、盆、缸、罐等陶器百多种上千件。唐代龙窑的发现,修正了长期以来“唐窑为馒头窑”的推断,对广东古代窑业演变史提供了重要史实和线索,具有教高的考古价值。为保护这一珍贵的古文化遗产,1988年省、市、县均拨款兴建唐代龙窑遗址陈列馆。该处被确定为广东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悠久
参观唐代龙窑遗址,可以使人们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源远流长,为一千多年前劳动人民在高明这片土地上自强不息、富于创造的精神感到自豪,从而激发人们爱国爱乡的热情,树立为加快高明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的雄心壮志。- 裕民 1塔斯特风景区
- 裕民 2小白杨哨所
- 裕民 3孙龙珍烈士陵园
-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 4敖包特库热庙
- 托里 5苏拉夏情人谷
- 裕民 6库鲁斯台草原
-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 7哈同山岩画
- 裕民 8巴尔达库岩画群
- 塔城 9伟人山
- 额敏 10野生虞美人
- 裕民 11野巴旦杏自然保护区
-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 12哈尔萨拉白桦林
-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 13蒙王府热气泉旅游度假区
-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 14准噶尔古城遗址
-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 15巴音云都尔敖包
-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 16加音塔拉石室石棺古墓群
- 塔城 17快活林
-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 18吉木格瀑布
-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 19阿吾斯奇边双湖
-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 20绿坪
-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 21龙脊谷
- 托里 22石刻突厥石人像
- 托里 23老风口果子沟森林公园
- 裕民 24巴什拜大桥
- 裕民 25巴什拜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