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古镇

太平古镇位于古蔺河与赤水河交汇处,距县城古蔺35公里。与贵州省习水县醒民乡隔河相望,为古蔺出川入黔的东大门,是两省边民互市,商贾云集,物资集散之地,被誉为川黔的水陆码头。据《古蔺县志》记载,战国先秦时,这里属古习国部落和夜郎国,称作落洪口。明代,江西陇南县太平堡的商人朱复桐在此地定居,更落洪口为鹿平场,以纪念先辈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讲学传道。后朱氏后裔又易名为"太平渡", 以怀故乡"太平堡",沿用至今。太平古镇有积淀深厚的红色文化;1935年“四渡赤水”,中国工农红军在古蔺县境内转战54天,其中二、四渡赤水的主要渡口就位于太平古镇,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红色遗迹和革命文物。太平古镇是川南独有的山地古镇。古镇依山而建,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房屋,采用古代干阑式和吊脚楼等建筑构架,呈现“台、吊、错、挑、梭、靠”特色。景区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其文化特征体现了地区与民族特色的大融合。 太平古镇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川省国防教育基地、四川省“十大最宜业街巷”。
- 中文名称
- 太平古镇
- 地理位置
- 中国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
- 气候类型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占地面积
- 104平方公里
- 开放时间
- 全天
- 景点级别
-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门票价格
- 免费
- 著名景点
- 古蔺县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博物馆
太平渡渡口纪念碑
地下党活动室
红军临时医院驻地 - 建议游玩时长
- 4-6小时
- 景区类别
- 古镇古村、纪念馆
景区历史
古蔺县地方志介绍,战国至先秦时期,太平古镇属古鳛国部落和夜郎国,人们将太平镇叫“落洪口”。蜀汉时,诸葛亮南征,曾在这一代出兵布阵。明代以后,来自江西陇南县太平堡的商人朱复桐,为纪念先辈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讲学传道,将“落洪口”更名为“鹿平场”;后来,朱氏后裔为了怀念家乡的“太平堡”,又将其易名为“太平渡”,沿用至今。明末清初,因川盐入黔的交通需求,此地设立水路驿站,众多盐商涌入太平设号,商贾云集,贸易繁忙。太平渡口船只胪列,桅樯如林,物畅其流,古镇因此而逐渐繁荣。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太平镇已经成为川黔滇地带极富盛名的商贸枢纽。民囯二十四年(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太平古镇一带,开始四渡赤水。1958年,太平镇建立起国内较早的红军长征革命纪念馆。1983年,被收入《今日中国旅游世界》丛书,以七国文字向世界介绍。1996年,建成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纪念碑、陈列馆,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经中宣部批准并公布陈列馆所在地太平镇为全国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纪念地景区被纳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三十条精品线路。2006年,经省相关部门批准立项,完成纪念碑整修,1800平方米纪念场地配套建设,2000平方米纪念馆改扩建,3000平方米停车场建设,红军街维护整治,3公里步游道建设,4处旅游公厕建设,纪念馆外广场增设11尊散落式红军圆雕和浮雕等建设内容。2007年,被建设部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是四川省八大名镇之一。2009年,实施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太平渡纪念地二期工程。对“红军机要室”、“红军总政治部”、“总司令部”、“红军医院”、“红军银行”重要节点及28000平方米的古建筑进行修缮保护以及历史场景还原。2011年4月,太平古镇被评为四川省“十大最宜业街巷”。2012年10月,太平古镇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6年12月5日,国家旅游局掀史上最严景区“整肃风”,太平古镇被严重警告。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太平古镇位于古蔺河与赤水河交汇处,距县城古蔺35公里。与贵州省习水市醒民乡隔河相望,为古蔺出川入黔的东大门,镇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N28°08′ 东经E106°02′。截至2011年2月,景区幅员104平方公里。 太平古镇地形地貌
太平古镇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向太平渡倾斜,属深丘河谷地貌;景区内最高海拔1100米,最低海拔300米,相对高差800米,喀斯特地貌明显。太平依山傍水,街道呈阶梯分布,很早以来就是川黔商旅聚散之地,素有“小山城”之称。水文特征
太平古镇地处古蔺河与赤水河汇合处,古蔺县内主要河流古蔺河、盐井河在此与长江的主要支流赤水河交汇。气候类型
太平古镇属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河谷内高温、低湿,区域内光热资源丰富,气候炎热少雨。景区布局
古镇依山傍水,高低错落。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房屋,采用古代干阑式和吊脚楼等建筑构架。最具特色的长征街、红军街和顺河街结构布局以自然山水为基础,依山就势,街道与建筑依据地形呈“之”字形蜿蜒水平伸展;随着社会的进步,沿赤水河边崛起一座座高楼,形成一个个新的贸易集市区;3公里步游石阶呈“Z”形连接和新街。新街建有2000平方米的纪念馆;1800平方米纪念广场,纪念馆外广场有11尊散落式红军圆雕和浮雕。景区景点
太平八景
太平古镇老街民风民俗淳朴,旧时有太平八景,即九溪烟雨、落洪晓渡、春燕衔泥、荣盛灯火、营顶夕照、渔翁垂钓、犀牛望月、鹰石缅怀。主要景点
景区现主要景点为古蔺县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博物馆、 太平渡渡口纪念碑、地下党活动室、红军机要处 、红军临时医院驻地、门板 、红军炊事班旧址 、红军银行兑换处、红三军团驻地旧址、 红军总司令部驻地。- 古蔺县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博物馆
- 长征街
- 分果实会场
- 红军总司令部驻地
- 红军总政治部驻地
- 地下党活动室
- 太平寺
- 红军临时医院
- 老鹰石
- 九溪口纪念碑
- 炊事房旧址
- 五军团驻地旧址
景区文化
民俗文化
太平古镇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其文化特征体现了地区与民族特色的大融合。在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有苗族歌舞、古蔺花灯、古蔺扬琴、赤水河船工号子等,古蔺花灯已成功申报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古镇还保留着划龙船、耍花灯、牛灯、打连厢、唱川剧等传统文化活动。建筑文化
太平古镇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房屋,采用古代干阑式和吊脚楼等建筑构架,呈现“台、吊、错、挑、梭、靠”特色,房屋山墙内外有富含平安吉祥、幸福万代等各种寓意的泥塑山花,形成了太平古镇古朴含蓄、独特而丰富的建筑风格。红色文化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川、滇、黔三省边境地区进行了举世闻名的“四渡赤水”战役。“四渡赤水”战役历时72天,其中在古蔺转战就达54天。太平是红军长征二、四渡赤水的重要渡口和三次转战的地方。为了传承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太平古镇于1958年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馆内珍藏陈列了红军部队印鉴、医书、面盆、马灯、号谱等珍贵文物700余件。太平古镇因此成为中国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影视拍摄基地,《长征》、《战地黄花》、《四渡赤水》等电视剧和电影在此拍摄。盐运文化
太平镇因盐而兴,明末清初,因川盐入黔的交通需求,此地设立水路驿站,众多盐商涌入太平设号,商贾云集,贸易繁忙。太平渡口船只胪列,桅樯如林,物畅其流,古镇因此而逐渐繁荣。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太平已经成为川黔滇地带极富盛名的商贸枢纽。景区内现存大量清代建筑和场镇布局形态是当时商业繁荣的重要体现。旅游信息
名优特产
太平古镇有仙潭酒、古蔺麻辣鸡、古蔺老腊肉、古蔺手工面、枸杞酒、牛皮茶等名优特产。交通信息
1、泸州叙永(高速)—古蔺德耀镇—黄荆2、泸州—合江—赤水两河口(十丈洞)――太平古镇—黄荆3、泸州叙永(鱼凫古镇)-—古蔺箭竹(大黑洞景区)――大寨(生态观光园)--桂花乡—-黄荆老林――古蔺县城――太平古镇(四渡赤水纪念地)――二郎(美酒河景区)――习水――合江――泸州4、泸州—合江尧坝古镇—赤水两河口(十丈洞)――太平古镇—黄荆老林――桂花乡――大寨(生态观光园)――箭竹(大黑洞景区)――泸州5、泸州—合江尧坝古镇—赤水两河口(十丈洞)—黄荆老林――德耀镇――古蔺县城――太平古镇(四渡赤水纪念地)――二郎(美酒河景区)――习水――合江――泸州- 阿城 1亚沟石刻
- 南岗区 2哈尔滨文庙
- 南岗区 3龙塔
- 阿城 4金国都城上京会宁府遗址
- 南岗区 5颐园街一号
- 巴彦 6王脖子山遗址群
- 依兰 7依兰土城子遗址
- 尚志 8八里湾森林公园
- 尚志 9红豆杉景区
- 松北区 10太阳岛公园
- 宾县 11二龙山旅游风景区
- 松北区 12哈尔滨极地馆
- 五常 13龙凤国家森林公园
- 尚志 14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
- 五常 15龙凤山
- 道外区 16哈尔滨游乐园
- 南岗区 17金上京历史博物馆
- 松北区 18东北虎林园
- 阿城 19森工平山旅游区
- 呼兰区 20呼兰河口湿地公园景区
- 南岗区 21黑龙江电视塔旅游区
- 道里区 22索菲亚广场
- 松北区 23黑龙江科学技术馆
- 阿城 24横头山国家森林公园
- 阿城 25哈尔滨金源文化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