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

1927年初,与共产党合作的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由广州迁都武汉。中共中央秘书处主任王若飞于4月10日左右到汉,并建立了中共中央办公处。中共中央迁到武汉后,中宣部设在汉口“模范区”辅义里27号,楼下是中共中央宣传部机关,楼上就住着瞿秋白。
- 中文名
- 汉口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
- 建立时间
- 1927年初
- 创始人
- 王若飞
- 地 址
- 湖北省武汉市黄石路辅义里27号
简介
相关历史
辅义里的建成约在20世纪20年代初,即建设“模范区”的热潮中,其开发商是著名的“汉口三刘”(刘子敬、刘歆生、刘鹄臣)第一人,同时拥有中国茶叶大王、汉口第一买办、汉口首富头衔的刘子敬。1927年初,与共产党合作的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由广州迁都武汉。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党内要求中央机关迁往武汉的呼声也逐渐增强。3月中旬,瞿秋白奉命前往武汉,负责中共“五大”筹备工作,并在汉主持中宣部,同时担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政治教官。4月初,蔡和森、瞿秋白、谭平山、彭述之等大部分中央委员及候补委员云集武汉,并在武汉与共产国际代表及湖北区委成员一起连续召开联席会议,行使党的最高职权。中共中央秘书处主任王若飞于4月10日左右到汉,并建立了中共中央办公处。陈独秀于4月中旬到汉。中央组织部、中央妇女部、中央农委、中央工委也相继迁汉。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黄石路辅义里27号。背景相关
相关著作
就是在这里,瞿秋白读到了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觉得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他得知毛泽东的报告只在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刊出一部分后便被停发,感到十分气愤。4月中旬,瞿秋白把这篇报告交给共产党办的长江书店出版单行本,书名改称《湖南农民革命(一)》,作为计划出版湖南农民运动系列丛书的第一本。他还在深夜亲自为这篇报告写了序言,号召“中国的革命者个个都应当读一读毛泽东这本书,和读彭湃的《海丰农民运动》一样”。正是瞿秋白的大力支持,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得到广泛传播并发生很大影响。相关名人
1927年5月9日中共“五大”闭幕后,瞿秋白在此主管中宣部并兼中央党报委员会书记,“八七会议”后成为临时中央总负责人,兼管农委、宣传部,并任党报总编辑。这一期间里,辅义里27号名人荟萃:王明曾在这里任中宣部秘书;后来曾任中共武汉市市委书记的宋侃夫当时是中宣部干事;“文化大革命”中担任中央文革组长的陈伯达曾在中宣部管理图书资料。遗址近况
2008年中,吉庆街改造升级工程启动,全力打造全新的“吉庆民俗街”项目,辅义里、丰寿里以及丰寿里周边的济众里、居仁里等里份开始拆迁。据称该项目总占地面积8.39公顷,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3亿,分三期建设。一期为美食生活区,二期为民俗创意区,三期为文化馆藏区。整个项目建成后,吉庆民俗街将成为最具汉味风情及集历史风貌、美食娱乐、红色旅游、宗教旅游、文化创意等活动于一体的城市名片。2010年,武汉市对新中国成立前的党史遗址进行了系统、全面、大规模的普查。普查中发现,整个辅义里正面临拆迁改造,武汉市当即要求保护辅义里。同年8月,全市召开专家论证会,认定“辅义里27号”为中宣部旧址并上报,随即得到中宣部认可。2012年,原“模范区”东端的十余条老里份,除辅义里处少量房屋外,全部失去原貌。辅义里27号作为革命遗迹,于2013年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江汉区 1中山公园
- 武汉 2磨山
- 武昌区 3武汉东湖海洋世界
- 江岸区 4吉庆街
- 武昌区 5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 武昌区 6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旧址
- 江岸区 7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
- 江汉区 8武汉江汉关大楼
- 江夏区 9湖泗瓷窑址群
- 黄陂区 10盘龙城遗址
- 黄陂区 11木兰天池
- 江夏区 12明楚王墓
- 武昌区 13武汉长江大桥
- 武汉 14九峰国家森林公园
- 黄陂区 15木兰山
- 江夏区 16槐山矶驳岸
- 江汉区 17武汉中山公园
- 黄陂区 18云雾山
- 汉阳区 19古琴台
- 蔡甸区 20武汉九真山
- 汉阳区 21月湖
- 黄陂区 22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
- 武昌区 23湖北省博物馆
- 江岸区 24汉口近代建筑群
- 黄陂区 25大余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