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公堤
陈公堤是宋朝惠州知府陈偁主持修建的一座堤坝。
- 中文名
- 陈公堤
- 国 籍
- 中国
- 民 族
- 汉
- 性 别
- 男
广东惠州
北宋嘉祐五年(1060年),陈偁任为广东惠州知州。当时惠州居民多以捕鱼为业,是一个穷乡僻壤之地。陈偁到惠州后,得知惠州境内有一个大湖泊干涸已久,但民众仍要交纳鱼税,负担确实很重。于是,他主持开凿丰湖,恢复渔业生产。他又上奏朝廷免除惠州课税,减轻民众负担。当时惠州多以渔业生产为主,种植业不发达,生产经营手段单一。陈偁在当地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据《广东通志》记载:“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惠州知府陈偁于城西筑北堤200余丈,使之成广袤十里丰湖(即西湖),湖之润溉田数百顷,苇藕蒲鱼之利岁数万”。惠州百姓十分感激陈偁为惠州百姓所做的贡献,把这条堤称作“陈公堤”,还建立祠堂奉祀陈偁。山东武城
从 《武城县志》记载可知,陈公堤在古时曾被誉为武城十二景之一的 “贝野长堤”,在武城县的东部,东临黄河古道,高4至5米,顶宽6至8米。北起德州东5里处,从四女寺村东3华里处入武城境,由武城镇肖邢王庄村西出境入夏津县。据旧志载:宋时为防黄河西决,河南滑县知州陈尧佐筑之,故名陈公堤。自河南滑州起至山东千乘止,全长一千多华里。贯武城全境,远望势若长虹,尤为壮观。清代雍正年间恩县知县陈学海有诗 《贝野长堤》曰:“望人修堤一带迷,造堤人去柳成蹊。烟连秀野千家麦,势障黄河万倾泥。草长平湖春浪阔,渔归小艇夕阳低。苍桑奠得民安业,处处丰登乐岁畦。”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立即前往>>- 建邺区 1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 玄武区 2红山森林动物园
- 玄武区 3美龄宫
- 秦淮区 4夫子庙秦淮风光带
- 高淳 5游子山
- 高淳 6游子山风景区
- 玄武区 7南京毗卢寺
- 浦口区 8吴武状公祠门楼
- 秦淮区 9南京瞻园
- 栖霞区 10仙鹤观六朝墓地
- 浦口区 11侵华日军浦口战俘营“抗日蒙难将士纪念碑”
- 鼓楼区 12龙江宝船厂遗址
- 玄武区 13太平天国天王府
- 浦口区 14浦镇火车站英式建筑
- 溧水 15古蒲塘桥
- 浦口区 16求雨山文化园
- 玄武区 17灵谷寺无梁殿
- 栖霞区 18燕子矶
- 浦口区 19六角井
- 玄武区 20南京城墙
- 浦口区 21双井
- 浦口区 22老山国家森林公园
- 玄武区 23廖仲凯、何香凝墓
- 江宁区 24杨柳村古建筑群
- 浦口区 25曹王城子古文化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