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小筑
天香小筑位于城区人民路苏州图书馆内。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香小筑为中西合壁式花园别墅。1935年由洞庭东山席家花园主人席启荪所建,一度被汪伪省长李士群占为公馆。解放后由党政机关使用。2001年辟为苏州图书馆古籍部。占地2664平方米,建筑面积1033平方米,分住宅和园林两部分。住宅在西部,现存建筑呈"回"字形格局,有大厅(鸳鸯厅)、主楼及东西两厢楼。三幢楼组成"品"字形。园在主楼东侧,作横长方形,占地1000平方米,园中堆土叠石为山,砌石阶小径,山上建有六角凉亭,树木葱茏。该宅园以苏州传统第宅庭园布局和结构形式为基调,吸收了北方建筑风格,同时又融合了西洋建筑的某些特征,在外观、装饰等方面较为别致协调。
- 中文名
- 天香小筑
- 地 址
- 苏州市人民路80号
- 建筑面积
- 1033平方米
- 现有面积
- 2664平方米
建筑布局
天香小筑是一处中西合璧式花园别墅,现占地2664平方米(其中园占1265平方米),建筑面积1033平方米。住宅在西部。朝西大门、轿厅、大厅已拆除。现存建筑坐北朝南,有花厅(鸳鸯厅)、主楼及东西厢楼。三座楼上下以廊相互贯通,一色硬山式屋顶,覆绿琉璃筒瓦。楼间隙地以湖石丛竹点缀。各楼有“蕴玉”、“凉香”、“真趣”、“涤尘”、“选胜”、“清源”、“正本”等砖刻门额。内部装修采用传统形式,门窗、格扇、屏门雕刻花卉、古钱、鸟兽及王羲之、蔡襄、赵子昂、董其昌、王文治、翁方纲、郑板桥、邓石如、曾国藩、李根源等历代名人书法。园在住宅东侧,横长方形平面。园中堆土叠石为山,砌石阶小径,立六角凉亭于山上,偏东设平台,四周树木葱茏。山周绕以水池,缀以湖石、花径。池北亭廊曲折,为休憩赏景佳处。旧时园内山石奇形怪状如动物,故俗称百兽园。该宅园以苏州传统第宅园林的布局、结构和装修为基调,吸收融合西洋建筑的用材、技术和某些特征,较为别致、协调,富有民国时代风格。天香小筑,2013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住宅在西部,坐北朝南,前部大门已拆除,往来方便,井然有序。屋顶为硬山式,覆以绿色琉璃筒瓦,使建筑显得富丽。各楼间隙以湖石丛竹点缀,富有生气,地面铺筑花街。各楼有"蕴玉"、"凉香"、"真趣"、"涤尘"、"选胜"、"清源"、"正本"等砖刻门额。内部结构均采用传统形式,门窗格扇裙板雕刻花卉、古钱、鸟兽等图案,以及王羲之、蔡襄、赵子昂、董其昌、王文治、翁方纲、郑板桥、邓石如、曾国藩、李根源等历代文人书法。园在主楼东侧,作横长方形,占地1000平方米,园中堆土叠石为山,砌石阶小径,山上建有六角凉亭,树木葱茏。偏东设平台,可居高眺望。山周绕以水池,缀以湖石、花径,池北亭廊曲折蜿蜒,为休憩赏景最佳处。旧时园内山石奇形怪状如动物,故称百兽园。该宅园以苏州传统第宅庭园布局和结构形式为基调,吸收了北方建筑风格,同时又融合了西洋建筑的某些特征,在外观、装饰等方面较为别致协调,富有当时的时代气息,具有独特风格。1993年,在园内曲廊东北角废弃的下房基址上,增建了一座中式小楼。历史沿革
天香小筑最早为民国初年从事金融业的金氏宅第。1920年归北洋政府陆军中将苏谦所有,始称苏庄。1933年由席启荪重建为中西合璧的花园别墅。抗战沦陷时期,为伪江苏省省长李士群官邸,后又归汪伪师长徐朴诚所有。解放后,天香小筑长期为苏州党政机关使用。“文革”中遭到破坏,1979年整理修复。现为省级文保单位。“天香小筑”现在是苏州图书馆的一部分,可以自由出入参观 。- 建邺区 1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 玄武区 2红山森林动物园
- 玄武区 3美龄宫
- 秦淮区 4夫子庙秦淮风光带
- 高淳 5游子山
- 高淳 6游子山风景区
- 玄武区 7南京毗卢寺
- 浦口区 8吴武状公祠门楼
- 秦淮区 9南京瞻园
- 栖霞区 10仙鹤观六朝墓地
- 浦口区 11侵华日军浦口战俘营“抗日蒙难将士纪念碑”
- 鼓楼区 12龙江宝船厂遗址
- 玄武区 13太平天国天王府
- 浦口区 14浦镇火车站英式建筑
- 溧水 15古蒲塘桥
- 浦口区 16求雨山文化园
- 玄武区 17灵谷寺无梁殿
- 栖霞区 18燕子矶
- 浦口区 19六角井
- 玄武区 20南京城墙
- 浦口区 21双井
- 浦口区 22老山国家森林公园
- 玄武区 23廖仲凯、何香凝墓
- 江宁区 24杨柳村古建筑群
- 浦口区 25曹王城子古文化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