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黄杨根
《中华本草》:大叶黄杨根
拼音注音
Dà Yè Huánɡ Yánɡ Gēn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大叶黄杨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nymus japonzcus Thunb.采收和储藏:冬季采挖根部,洗去泥土,切片,晒干。
原形态
大叶黄杨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株高3-8m。小枝近四棱形。单叶对生;叶柄长约1m;叶片厚革质,倒卵形,长圆形至长椭圆形,长3-6cm,宽2-3cm,先端钝尖,边缘具细锯齿,基部楔形或近圆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长2.5-3.5cm,一至二回二歧分枝,每分歧有花5-12朵,花白绿色,4数;花盘肥大。蒴果扁球形,径约1cm,淡红色,具4浅沟;果梗四棱形。种子棕色,有橙红色假种皮。花期6-7月,果期9-10月。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和湿润气候,耐寒性强,以排水良好,肥沃的壤土栽培为宜。[br]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种子繁殖:于9-10月果实成熟时采种,去掉种皮,阴干,宜随采随播。撒播到苗床上,覆盖细土2cm,浇水保湿。此法适宜于引种。扦插繁殖:在春季3-4月进行,选择二年生枝条长20cm左右,剪去叶片,按行株距15cm×l5cm斜插于土中,稍压紧后浇水,保持湿润。插后30-40天可以定植。按行株距150cm×l00cm开穴,施足基肥后,选阴天种植。大田生产多采用此法。[br]3.每年中耕除草3-4次,追肥结合除草进行。在生长前期,为了促进茎叶生长,追以氮肥为主,适施土杂肥;冬季施厩肥或草木灰等。冬季需注意树形剪修。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土壤湿润的向阳地或庭园栽培。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多栽培作绿篱。
化学成分
根皮中含冬青卫矛碱(euojaponine)A、C、D、F、G、I、J、K、L、M,果实中含冬青卫矛倍半萜酯(ejap)2、3、4、5、6、7、10、12、13、14。
性味
辛;苦;温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祛风湿。主月经不调;痛经;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注意
孕妇慎服。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白苏梗
- 梅花参
- 黄水芋草
- 圆萼刺参
- 百两金叶
- 伊贝母
- 狗牙贝
- 椬梧
- 微毛柃
- 华山矾
- 双籽棕
- 硬骨凌霄
- 小鸦葱
- 木槿叶
- 小茴香
- 叉枝鸦葱
- 白鹤菌
- 杉木
- 小黄皮
- 莲座革菌
- 西藏土连翘
- 山五味子根
- 冬瓜皮
- 猴接骨草
- 新疆远志
- 黄山鳞毛蕨
- 石蜐
- 云母
- 落地金钱
- 狗哇花
- 桫拉木
- 红花木莲
- 天蓝苜蓿
- 熊脑
- 圆锥花南蛇藤根
- 西藏点地梅
- 黄藁本
- 山茱萸
- 大叶拿身草
- 桂木
- 西藏鸡爪草花
- 大山黧豆
- 碧桃干
- 马比木
- 百步还阳丹
- 红地榆
- 大膜盖蕨
- 远志
- 仙鹤草根芽
- 细竹蒿草
- 小南木香
- 海蕴
- 野兔脑
- 复叶披麻草根
- 疏松卷柏
- 毛赪桐
- 千叶独活
- 大黄蜂子
- 小口小金发藓
- 凹瓦韦
- 小红蒜
- 小叶山鸡尾巴草
- 黄石脂
- 白毛藤根
- 狭叶当归
- 葛藟汁
- 红接骨草
- 假蒟果穗
- 蒙自赤杨
- 大麦醋糟
- 小叶金老梅
- 云南鸡矢藤
- 细锥香茶菜
- 栗柄金粉蕨
- 深红龙胆
- 小叶桑
- 向日葵花托
- 云南仙人掌
- 茺蔚子
- 铁拳头
- 复叶葡萄叶
- 满江红
- 猴樟果
- 花叶竹芋
- 大叶白花灯笼
- 黄疸树
- 杏叶防风
- 山枇杷
- 土沉香
- 地膜香
- 西瓜
- 合树菌
- 小果蔷薇
- 化香树果
- 地仙桃
- 小叶罗汉松
- 盾叶唐松草
- 大透骨草
- 地羊鹊
- 小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