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黄杨根
《中华本草》:大叶黄杨根
拼音注音
Dà Yè Huánɡ Yánɡ Gēn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大叶黄杨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nymus japonzcus Thunb.采收和储藏:冬季采挖根部,洗去泥土,切片,晒干。
原形态
大叶黄杨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株高3-8m。小枝近四棱形。单叶对生;叶柄长约1m;叶片厚革质,倒卵形,长圆形至长椭圆形,长3-6cm,宽2-3cm,先端钝尖,边缘具细锯齿,基部楔形或近圆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长2.5-3.5cm,一至二回二歧分枝,每分歧有花5-12朵,花白绿色,4数;花盘肥大。蒴果扁球形,径约1cm,淡红色,具4浅沟;果梗四棱形。种子棕色,有橙红色假种皮。花期6-7月,果期9-10月。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和湿润气候,耐寒性强,以排水良好,肥沃的壤土栽培为宜。[br]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种子繁殖:于9-10月果实成熟时采种,去掉种皮,阴干,宜随采随播。撒播到苗床上,覆盖细土2cm,浇水保湿。此法适宜于引种。扦插繁殖:在春季3-4月进行,选择二年生枝条长20cm左右,剪去叶片,按行株距15cm×l5cm斜插于土中,稍压紧后浇水,保持湿润。插后30-40天可以定植。按行株距150cm×l00cm开穴,施足基肥后,选阴天种植。大田生产多采用此法。[br]3.每年中耕除草3-4次,追肥结合除草进行。在生长前期,为了促进茎叶生长,追以氮肥为主,适施土杂肥;冬季施厩肥或草木灰等。冬季需注意树形剪修。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土壤湿润的向阳地或庭园栽培。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多栽培作绿篱。
化学成分
根皮中含冬青卫矛碱(euojaponine)A、C、D、F、G、I、J、K、L、M,果实中含冬青卫矛倍半萜酯(ejap)2、3、4、5、6、7、10、12、13、14。
性味
辛;苦;温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祛风湿。主月经不调;痛经;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注意
孕妇慎服。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山里红
- 大叶千里光
- 弹刀子菜
- 大还魂草
- 大叶骨碎补
- 大箭
- 丁萝卜
- 大地柏枝
- 大头陈
- 野猪肉
- 老虎须
- 小花琉璃草
- 尖山橙
- 柳叶绣球菊
- 香蓼
- 柴胡叶链荚豆
- 隔山撬
- 红须须
- 豆腐渣果
- 椿叶
- 对叉疔药
- 鳗鲡
- 碎米蕨
- 戟叶瓦韦
- 毛黐头婆
- 黄花香薷
- 秀丽野海棠
- 连香树
- 酥
- 南丹参
- 橘叶巴戟
- 化金丹
- 没药
- 五爪金龙
- 美味牛肝
- 牛尾泡
- 毒芹根
- 缩砂蜜
- 九牛薯
- 大麦
- 薯莨
- 水冬瓜
- 藏绵芪
- 马兜铃
- 兜兰
- 秋木瓜
- 大叶凤仙花
- 木蝴蝶
- 疏叶香根芹
- 天文草
- 蚌壳草
- 熊尾草
- 蕨
- 东风橘根
- 单根木
- 光素馨
- 丁香露
- 老君须
- 地瓜
- 乌金草
- 黄葵
- 兴木蒂那布
- 大四块瓦
- 猪獠参
- 猪肾
- 楮茎
- 柘木
- 益母草花
- 棕榈花
- 黄寿丹
- 大叶骨牌草
- 山木通根
- 獐骨
- 白骨走马
- 鸲鹆
- 藏茴香
- 大榆蘑
- 枫香寄生
- 长梗千里光
- 小花清风藤
- 大叶拿身草
- 大叶胡枝子
- 大叶凤尾
- 南五味子叶
- 浮萍
- 阴地蕨
- 红芋
- 天脚板
- 台湾千金藤
- 紫靛
- 南枳椇
- 小麦苗
- 东北雷公藤
- 大画眉草花
- 凤尾搜山虎
- 岩春草
- 蛤叶薯
- 摇钱树
- 胡桃根
- 管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