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须须
《中华本草》:红须须
拼音注音
Hónɡ Xū Xū
别名
洱源鼠尾草
英文名
Sage,salvia
出处
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洱源鼠尾草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via lankongensis C. Y. Wu.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
洱源鼠尾草,多年生草本,高20-30cm。茎直立,四棱形,具槽,被疏柔毛。根茎粗壮,根呈扭曲长条状。其生叶具长柄;茎生叶对生,具叶柄;叶片椭圆状卵圆形,长3-6cm,宽1.5-4.5cm,边缘具浅齿,上面被疏柔毛,下面沿脉网被疏柔毛,余部布满红褐色腺点。轮伞花序每轮6花,组成顶生总状花序或总状圆锥花序;苞片椭圆形,比花萼短;花梗长2-3mm;花萼钟状;冠筒长约1cm,冠檐二唇形,上唇伸直,下唇3裂,中裂片最大,倒心形;发育雌蕊伸至上唇之下,花丝长约5mm,退化雄蕊小;花柱外伸,先端呈不相等2浅裂;花盘前方膨大。成熟小坚果未见。花期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间灌木丛中、草地荒坡。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
性味
味苦;性微寒
归经
肝;心经
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祛瘀止痛。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宫外孕肝脾肿大;胸痹绞痛;心烦不眠;疮痈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散。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有祛瘀止痈、活血调经,养心除烦的功能。用于月经不调、经闭,宫外孕,肝脾肿大,心绞痛,心烦不眠、疮疡肿毒。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瓶尔小草
- 无患子
- 杜鹃花果实
- 铁篱笆
- 川楝子
- 蒲葵根
- 歪脖子果
- 野樱花
- 云支花
- 朴树叶
- 燕麦草
- 猬菊
- 象骨
- 团叶槲蕨
- 朴消
- 大香附子
- 挖耳草根
- 水仙
- 大乌泡根
- 软丝藻
- 竹蠹虫蛀末
- 黑塔子
- 台湾海棠
- 瓦草
- 小叶买麻藤
- 剑麻
- 马鬃蛇
- 牛胆参
- 铃兰
- 白芍
- 小千金
- 青黛
- 硬叶女娄菜
- 狗尾草
- 子楝树根
- 花叶狗牙七
- 中华莛子藨
- 毛蜂斗草
- 野草香
- 胡桃叶
- 柘木
- 刺糖
- 菘菜子
- 泡桐
- 竹叶蕉
- 花椒叶
- 补骨脂
- 鸡屎白
- 柳枝
- 指甲花叶
- 滇杠柳
- 裂叶双盖蕨
- 半春莲
- 地毡草
- 荠薴
- 银箔
- 猴樟果
- 地丁
- 大头茶
- 火腿
- 橙子皮
- 婆婆纳
- 栾华
- 高寒露珠草
- 九龙吐珠
- 木蓝
- 旋鸡尾
- 假酸浆子
- 斩妖剑
- 地骨皮
- 蛤蜊粉
- 长距兰
- 行夜
- 回回蒜果
- 荨麻根
- 小盘木
- 紫椿
- 掌裂蟹甲草
- 铁棒锤茎叶
- 蒲桃
- 脾寒草
- 华山矾
- 西南槐树
- 空心花
- 菊花叶
- 黄栎
- 石栗
- 覆盆子
- 鸽肉
- 泡囊草
- 藏荆芥
- 野油麻
- 雉
- 野漆树叶
- 长管香茶菜
- 水飞蓟
- 紫红鞭
- 红沙
- 沙七
- 小接筋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