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苏子油
《中华本草》:白苏子油
拼音注音
Bái Sū Zǐ Yóu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白苏子果实压榨出的脂肪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rilla frutescens(L.)Britt.
原形态
白苏,一年生草本,高0.5-2m。茎直立,钝四棱形,具四槽,密被长柔毛。叶对生;叶柄长3-5cm,背腹扁平,密被长柔毛;叶片阔卵形或阔楔形,边缘在基部以上有粗锯齿,两面绿色或紫色,上面被疏柔毛。轮伞花序2花,组成长1.5-15cm,密被长柔毛,贪薇一侧的顶生及腋生总状花序;苞片宽卵圆形或近圆形外被红褐色腺点,边缘膜质;花梗密被柔毛;花萼钟形,10脉,下部被长柔毛,夹有黄色腺点,内面喉部有疏柔毛环,结果实增大,萼桅二唇形,上唇宽大,3齿,中齿较小,下唇比上辰稍长,2齿,齿披针形;花冠通常白色,冠筒短,冠檐近二唇形,上唇微缺,下部3裂,中裂片较大;雄蕊4,前对稍长,离生,插生喉部,花药2室;花柱先端2浅裂;花盘前方呈指状膨大。小坚果近球形,具网纹。花期8-11月,果期8-1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全国多有栽培,少有逸为野生。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至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性味
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
润肠;乌发。主肠燥便秘;头发枯燥
用法用量
内服:水煎,3-5g。外用:适量,涂抹。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野扁豆
- 蜂乳
- 矮醋栗
- 千日红
- 儿茶
- 羊胎
- 吊灯花
- 杏子
- 角蒿
- 水接骨丹
- 淫羊藿
- 防风花
- 豆腐渣
- 千屈草
- 黄皮
- 水芦荻根
- 八楞木
- 鮧鱼目
- 茯苓
- 椴叶独活
- 艾麻草
- 鹬肉
- 地笋
- 木瓜
- 萆薢
- 狗蹄
- 黍米
- 腊梅
- 茶叶
- 葛藟
- 玉屑
- 苦蒿
- 吐铁
- 金箔
- 蛇婆
- 樗鸡
- 柑核
- 葛花
- 粉萆
- 菰根
- 六曲
- 乌龟
- 刺楸
- 鸡头
- 楠木
- 理石
- 刺玫
- 苦果
- 桧叶
- 郁金
- 枸橘
- 口蘑
- 根辣
- 桂皮
- 兔血
- 女菀
- 鬼笔
- 鼠妇
- 牛膝
- 干漆
- 糯芋
- 猬菊
- 狗骨
- 地筋
- 柑叶
- 擘蓝
- 鸡脑
- 蝮蛇
- 小败火草
- 甘菊
- 葛枣
- 女萎
- 粉藜
- 三加
- 葛根
- 雨韭
- 牛乳
- 芭茅
- 蜀漆
- 鹿齿
- 伽果
- 豆腐
- 毛桤
- 和他草
- 猪骨
- 玫瑰露
- 枳壳
- 鹿药
- 点地梅
- 樝子
- 茯神
- 荠宁
- 龙血树
- 片鸡尾草
- 仙茅参
- 糯米泔
- 石榴花
- 山芙蓉
- 猬心肝
- 柴厚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