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果
《中华本草》:扁果
拼音注音
Biǎn Guǒ
别名
野荔枝。
来源
药材基源:为漆树科植物三叶漆的树皮、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rminthia peniculata(Wall.exG.Don)C.Y.Wu et T.L.Ming[Rhus peniculata Wall.ex G.Don]采收和储藏:树皮全年均可采,剥取树皮,晒干;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
三叶漆 灌木或小乔木,高2-6m。小枝圆柱形,无毛,疏生小皮孔。掌状3小叶。叶柄长2.5-4cm,无毛,上面具槽;小叶通常无柄,椭圆形或长圆形或倒披针形,通常最宽处在叶的中上部,侧生小叶长3-7cm,宽1.5-3cm,顶生小叶长6-11cm,宽2-4cm,先端钝,具小尖头,基部阔楔形,全缘或略成浅波状;侧脉两面突起,网脉在叶面突起。圆锥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宽大,被黄色微柔毛,长12-20cm,多分枝,总梗及分枝纤细,下倾;花小,杂性;苞片小,钻形;花淡黄色,花梗短,长约1mm;花萼4-5裂,裂片卵圆形,长约0.5mm;花瓣4-5,椭圆形,长约1.5mm,宽约0.8mm;花丝细线形,长约0.5mm,花药卵圆形,长约0.3mm;花盘10裂,无毛;子房球形,径0.5-0.8mm,花柱3,分离,近顶生,不等长,细线形,柱头头状。核果近球形,略压扁,径约4mm,外果皮橙红色,具光泽,与中果皮分离,中果皮暗红色胶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1500m的稀树草地或灌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等地。
性味
皮:味苦、涩;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收敛;止血。主咽喉肿痛;吐血;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扁果
来源
漆树科扁果Rhus paniculata Wall.,以皮、果入药。
生境分布
云南。
性味
皮:苦、涩,凉。
果:酸、涩,凉。
功能主治
消炎,收敛,舒筋活血。主治扁桃腺炎,风湿性关节炎,消化不良,腹泻。
用法用量
皮3~5钱,果5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半夏
- 布渣叶
- 白苋
- 矮杨梅果
- 白猪栗
- 半拉子
- 白石花
- 半边莲
- 白犁头草
- 白茎鸦葱
- 凹裂毛麝香
- 扁竹根
- 扁藤
- 白药
- 抱树莲
- 白叶花柴
- 鹌鹑
- 白花蛇头
- 白蜡树皮
- 白叶火草
- 白果槲寄生
- 白木
- 白花夏枯草
- 安龙香科科
- 白千层叶
- 矮杨梅
- 白果紫草
- 巴掌草
- 白花甜蜜蜜
- 斑地锦
- 白荷花露
- 白薯莨
- 杯苋根
- 八仙过海
- 白接骨
- 白九股牛
- 布狗尾
- 白叶藤
- 巴东岩白菜
- 白芥子
- 白蒿
- 白薇
- 冰草白穗
- 葛谷
- 扁樱桃
- 白花龙胆
- 白酒草
- 白金果榄
- 巴戟天
- 扁竹测
- 木槿
- 野芭蕉
- 竹根七
- 小羊桃
- 水蛭
- 穗花蛇菰
- 水豆瓣
- 毛药
- 藤本夜关门
- 笔筒草
- 草血竭
- 黄花菜子
- 臭草
- 水松枝叶
- 白花菜
- 朱砂菌
- 毛柄短肠蕨
- 秀丽野海棠
- 棕树心
- 黑种草子
- 多蒴曲尾藓
- 刺南蛇藤
- 冬瓜
- 山漆树
- 蚕退纸
- 牛角瓜
- 菊三七
- 柯蒲木
- 白花灯笼
- 薄荷露
- 蚂蚁花根
- 多花景天三七
- 青鱼枕
- 满天星
- 苦芥
- 鲫鱼脑
- 红背叶
- 姜叶三七
- 小通草
- 野京豆
- 绿玉树
- 水草乌
- 野茉莉
- 贝子
- 紫萁
- 小扁豆
- 牵牛子
- 紫藤子
- 黑顶卷柏
- 荷秋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