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秋藤
《中华本草》:荷秋藤
拼音注音
Hé Qiū Ténɡ
别名
剑叶球兰、五中土、大叶石仙桃、石龙藤
英文名
all-grass of Lanceleaf Waxplant
出处
始载于《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萝藦科植物荷秋藤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oya lancilimba Merr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晒干。
原形态
全株无毛;茎节间长5-25cm,生气根。叶对生;叶柄粗壮,长1-3cm;叶片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11-14cm,宽2.5-4.5cm,两端急尖,鲜时绿色,干后灰白色而皱缩;侧脉不明显,弧曲上升。伞形状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长5-7cm;花冠白色,直径约3cm,裂片宽卵形;副花冠星状,肉质,中部凹陷,外角圆形;花粉块每室1个,直立。蓇葖果狭披针形,长达15cm,直径约1cm。种子先端具白色绢质种毛。花期8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1340m的蔬密林中,附生于大树上。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
含三萜类成分。
性味
苦;辛;凉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祛风除湿。主风湿热痹;跌打肿痛;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茎叶:味苦、辛,性凉。有活血祛瘀,祛风除湿的功能。用于风湿性关节痛、跌打损伤及驳骨等。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荷秋藤
别名
石龙藤、五中土
来源
萝藦科荷秋藤Hoya lancilimba Merr.,以茎、叶入药。
生境分布
广东、广西、云南。
功能主治
主治跌打刀伤。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九里根
- 牵牛子
- 紫藤子
- 无花果
- 猪大肠
- 刺南蛇藤
- 丁香根
- 毛柄短肠蕨
- 滇常山
- 水豆瓣
- 海参肠
- 戎盐
- 排骨灵
- 金雀儿
- 瓦松
- 蚕退纸
- 臭草
- 黄接骨丹
- 金狮藤
- 子楝树根
- 两指剑
- 萱草根
- 邪蒿
- 一口红
- 秘鲁香胶
- 土八角
- 月光花种子
- 亮叶冬青
- 鸡爪花
- 槟榔花
- 豺皮樟根
- 白榄根
- 狼油
- 华风车子叶
- 大花素馨花
- 天文草
- 豹皮菇
- 李根
- 眼睛草
- 橘白
- 角翅卫矛果
- 地血香
- 缠竹黄
- 小棕皮头
- 细叶桉
- 胡燕卵
- 佛肚花
- 羊角拗
- 六月寒
- 老鼠竻
- 油桐子
- 黑种草
- 石菖蒲花
- 山蚂蝗
- 榆树
- 水伤药
- 茅栗
- 滇南鸟足兰
- 柠条籽
- 檵花叶
- 何首乌
- 花姬蛙
- 海底柏
- 斯里兰卡肉桂
- 小对叶草
- 昂天莲
- 山荆子
- 凤仙根
- 浮小麦
- 辣薄荷
- 窝儿七
- 猴楠
- 球衣藻
- 血余
- 老鸦嘴
- 草柏枝
- 沙前胡子
- 獭胆
- 柏子仁
- 巴豆壳
- 白茅针
- 柄马勃
- 白地紫菀
- 白枪杆根
- 八楞木
- 白肚
- 白芷叶
- 拔毒散
- 艾叶
- 白沙虫药
- 半蒴苣苔
- 半边山
- 白背叶(峨嵋山胡椒)
- 安徽刺黄柏
- 白刺
- 矮醋栗
- 北风草
- 巴豆叶
- 扁豆根
- 白透骨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