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柏枝
《中华本草》:草柏枝
拼音注音
Cǎo Bǎi Zhī
别名
松叶接骨草、松叶蒿、蜈蚣草
英文名
Finelydivided Phtheirospermum
出处
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草析枝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theirospermum tenuisectum Bur.et Franch.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
草柏枝 多年生草本,高10-55cm。全株被腺毛。根茎短,直立或斜生,其下有根数条,丛生,细而弯曲。茎直立,不分枝,细弱,成丛。叶对生;叶片三角状卵形,长1-4cm,二至三回羽状全裂,小裂片条形,先端圆钝或有小凸尖,两面均被粗毛。花单生叶腋;花梗长1-3mm;无小苞片;萼钟状,5裂,裂片卵形至披针形,边缘多变化;花冠黄色或橙黄色,外被腺毛及柔毛,筒长8-15mm,喉部被毛,上唇裂片卵形,下唇3裂片均为倒卵形,先端钝圆或微凹,近乎相等,或中裂片稍大,边缘被缘毛;雄蕊内藏;子房被长柔毛。蒴果卵形,长4-6mm。种子小,扁平,卵形,有喙,室裂,具网纹。花、果期5-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灌丛阴湿处。资源分布:分布于青海、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形状
性状鉴别 全株密被腺毛。根茎短,根数条,细而弯曲。叶对生,二至三回羽状全裂,叶片淡绿色,长1-1.5cm,裂片狭细,线形。花黄以,萼钟状,花冠黄色。蒴果压扁,有喙,室裂。味辣、微苦。
性味
味辛;苦;性平
归经
心经
功能主治
散瘀妥毒;养心安神。主骨折肿痛;咳嗽;普中带血;咽喉肿痛;心悸怔神;蛇犬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草柏枝
拼音注音
Cǎo Bǎi Zhī
别名
松叶接骨草、松叶蒿、蜈蚣草
来源
玄参科松蒿属植物草柏枝Phtheirospermum tenuisectum Bur. et Franch.以根、全草入药。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养心安神,止痛。用于心脏衰弱,心悸,咳嗽,痰中带血,咽喉肿痛,骨折;外用治蛇、犬咬伤。
用法用量
3~1两,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草柏枝
拼音注音
Cǎo Bǎi Zhī
出处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为玄参种植物草柏枝的根。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矮小草本,高10~16厘米。根茎短,直立或斜生,其下有根数条,丛生,细而弯曲。茎直立。不分枝,密被短毛。2~3回羽状复叶对生;叶片轮廓为卵形,长10~16毫米,裂片狭细,线形,或线状披针形,两面均密被粗毛。花单生叶腋,无柄或具短柄;无小苞片;萼钟状,5裂,裂片短;花冠黄色,2唇形,长约10毫米,上唇短盔状,下唇3裂,外伸,裂片钝圆。蒴果压扁,有喙,室裂。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草丛。分布西南。
性味
性平,味辛苦。
功能主治
养心安神,止血。治心脏衰弱,心悸,咳嗽痰中带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复方
治心脏衰弱,心悸,咳嗽痰中带血:草柏枝,加朱砂或拍子仁、白蜡少许,水煎服。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雀头血
- 一口红
- 锯齿王根
- 盾叶唐松草
- 小叶买麻藤
- 炮仗筒
- 毛麝香
- 甘肃棘豆
- 大果榆
- 隔山撬
- 银边吊兰
- 生瓜
- 滇茜草
- 桃南瓜
- 显子草
- 野漆树叶
- 山肉桂
- 黑穗石蕊
- 绛梨木叶
- 白鹇
- 红茄苳
- 芜菁
- 岩谷伞
- 蝈蝈
- 硬水黄连
- 女贞叶
- 鼻烟
- 林背子
- 崖姜
- 桦桃树
- 大树跌打
- 假菠菜
- 灯油藤子
- 糙叶千里光
- 水晶兰
- 昂天莲
- 洋芋
- 白苏子油
- 火秧竻蕊
- 箭杆七
- 菝葜叶
- 小叶鹅掌柴
- 翡翠
- 七角白蔹
- 核子木
- 绿茎槲寄生
- 罗汉松根皮
- 圆果罗伞
- 烧伤藤
- 大香附子
- 豺皮樟根
- 悬钩子
- 方蟹
- 秋木瓜
- 河蚌
- 八目鳗
- 枫杨
- 金挖耳根
- 羊脂
- 薄荷素油
- 黄花绿绒蒿
- 塔黄
- 刺黄连
- 草灵芝
- 菊花
- 心胆草
- 番薯
- 杏叶
- 金剪刀草
- 牛巴嘴
- 蒲蒻
- 杨梅树
- 野油麻
- 狸尾草
- 苦瓠叶
- 血苋
- 红背酸藤
- 大树甘草
- 大叶马尾连
- 凤仙根
- 猕猴骨
- 美味牛肝
- 阴阳枫
- 白头翁
- 水龙骨
- 黄筒花
- 石吊兰
- 红叶树子
- 鸢胆
- 砂漏芦根
- 云木香
- 刺花椒
- 梳篦叶
- 杜楝
- 鹌鹑蛋
- 糖芥
- 凤尾兰
- 三品一枝花
- 地盘松球
- 海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