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漏芦根
《中华本草》:砂漏芦根
拼音注音
Shā Lòu Lú Gēn
别名
砂兰刺头头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砂蓝刺头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chinops gmelinii Turcz.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
砂蓝刺头 一年或多年生草本,高30-60cm。不分枝或下部分枝,有腺毛。叶互生;无叶柄;叶片条状披针形,长2-5cm,宽1-1.5cm,先端锐尖,基部半抱茎,边缘有白色硬刺,刺长约5mm,两面淡黄绿色,上部叶有遥毛,下部叶被绵毛。复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球形,直径约3cm,白色或淡蓝色;小头状花序的外总苞为白色冠毛状刚毛,完全分离;内总苞片外部的先端尖成芒状,上端遂状,上部边缘无有羽状眼毛;花冠筒白色,长约3mm,裂片5,条形,淡蓝色,与筒的等长。瘦果密生绒毛;冠毛下部联合。花期6-9月。
形状
性状鉴别 根呈倒圆锥形,较细小,完整者长15-25cm,直径4-8mm;根头部无纤维状叶柄维管束,但有少数白色绵毛。表面土共色或淡黄色,有细的纵皱纹,下部常有支根;质地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呈裂片状,无黄黑相间的菊花纹;气微,味淡。[br]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最外层由2-3列木栓细胞组成,皮层中有10-20个长椭圆形树脂道;韧皮部较窄,约占根半径的1/5,外侧有5-45个类圆形分泌腔,直径25-70(-100)μm,韧皮部无石细胞和树脂纤维:木质部发达,木射线由1-3列细胞组成,壁稍增厚且木化,韧皮射线不明显;本品菊糖结晶极少,具形较小。
性味
味咸;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通乳;排脓。主疮痈肿痛;乳汁不通;乳腺炎;淋马结结核;肋腺炎;痔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蓍实
- 素兴花
- 素馨花
- 马桑叶
- 豆豉草
- 秫米
- 虱子草
- 石鳖
- 蓍草
- 山稔叶
- 蛤蜊肉
- 叶上果根
- 草金杉
- 黄三七
- 变叶榕
- 花椒
- 三十六荡
- 大鹅儿肠
- 小金钱草
- 火麻仁
- 翠蓝草
- 桔梗芦头
- 紫河车
- 飞天蜈蚣
- 酸浆菜
- 石蚕
- 绳藻
- 豆腐
- 砂仁
- 松蒿
- 香果树
- 穇子
- 沼泽念珠藻
- 繸瓣珍珠菜
- 碎骨子
- 黑塔子根
- 神黄豆
- 小果栀子
- 黄锁梅叶
- 麻油
- 女菀
- 粟糠
- 脾寒草
- 木天蓼根
- 碎米蕨
- 马牙贯众
- 海莲叶
- 苏黄耆
- 酱头
- 鳗鲡鱼血
- 飞廉
- 大毛红花
- 肾经草
- 泽芹
- 算盘七
- 煨姜
- 树乌蝇羽
- 野花椒根
- 冷蕨
- 香秋海棠
- 白背三七茎叶
- 鸡骨草
- 矮脚罗伞
- 楸叶
- 蝮蛇皮
- 金蛤蟆
- 脐带
- 喉痧药
- 佛指甲
- 丽春花果实
- 猫耳朵草
- 苋菜
- 桑椹酒
- 月见草
- 大金香炉
- 翠雀花
- 石面枇杷
- 胜红蓟
- 毛大丁草根
- 阔叶赤车使者
- 石霜
- 乌桕
- 鱼尾葵
- 算盘子叶
- 通经草
- (鱼彭)鱼鳃
- 美商陆子
- 驴耳风毛菊
- 甘松
- 莎木面
- 鹿筋
- 飞燕草
- 蛇葡萄
- 野拔子
- 海桑
- 零陵香
- 走马芹
- 金雀儿
- 诃子
- 黄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