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黄
《中国药典》:天竺黄
拼音注音
Tiān Zhú Huánɡ
来源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McClure或华思劳竹Schizostachyum chinense Rendle等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秋、冬二季采收。
形状
本品为不规则的片块或颗粒,大小不一。表面灰蓝色、灰黄色或灰白色,有的洁白色,半透明,略带光泽。体轻,质硬而脆,易破碎,吸湿性强。无臭,味淡。
性味
甘,寒。
鉴别
(1)取本品适量,炽灼灰化后,残渣中加盐酸与硝酸的等容混合液,滤过,滤液加钼酸铵试液,振摇,再加硫酸亚铁试液,即显蓝色。
(2)取滤纸 1片,加亚铁氰化钾试液 1滴,待干后,再加本品盐酸溶液 1滴、水10滴与0. 1%茜红的乙醇溶液 1滴,置氨蒸气中熏后,滤纸上可见紫色斑中有红色的环。
归经
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豁痰,凉心定惊。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小儿痰热惊痫、抽搐、夜啼。
用法用量
3~9g。常入丸、散剂。
贮藏
密闭,置干燥处。
摘录
《中国药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天竺黄
别名
天竹黄、竹黄
药理作用
抑菌实验:对常见化脓性球菌和肠道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性味
甘,寒。
功能主治
清热豁痰,宁心定惊。用于热病神昏谵语,中风痰壅,小儿惊风抽搐。
用法用量
1~2钱。常入丸、散剂。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翻白柴
- 尼泊尔鸢尾子
- 冬里麻根
- 八角金盘
- 小扁草
- 冬青子
- 大果臭椿皮
- 蝮蛇皮
- 缬草
- 柏子仁
- 橘饼
- 红花苗
- 鼠肝
- 獾骨
- 仙人杖
- 银边吊兰
- 大驳骨
- 厚朴果
- 大将军
- 野拔子
- 西南石梓
- 覆盆子叶
- 白花菜
- 光裸星虫
- 崖松
- 侧耳
- 红扁藤
- 皂荚子
- 禾叶墨斛
- 牛金子
- 苦丁
- 蚌泪
- 白线蛇
- 大头菜子
- 黑头草
- 蚕退纸
- 榧花
- 火炭母草
- 鸡爪枝皮
- 琼越线蕨
- 毛连菜
- 波罗蜜
- 玉米黑粉
- 枫香树叶
- 水蛭
- 木姜子茎
- 黄龙藤
- 台湾土豆蔻
- 鸦葱
- 钗子股
- 秤杆草
- 马桑
- 大黄茎
- 蛇退
- 倒扣草
- 綟木
- 毛五加皮
- 凤尾铁角蕨
- 黄栎
- 土瓜
- 臭梧桐花
- 小地扭
- 银朱
- 密花树
- 杧果核
- 大叶紫苏
- 井底泥
- 铁箭矮陀
- 干冬菜
- 辫子草根
- 朱蕉
- 小石松
- 鳝鱼骨
- 藜茎
- 粉瘤菌
- 湖瓜草
- 灯台树果
- 野牡丹
- 海狸香
- 虫莲
- 兔血
- 银丝杜仲
- 茯苓皮
- 刺糖
- 粪箕笃
- 鼠李皮
- 绿萼梅
- 秋海棠茎叶
- 梵天花根
- 两头尖
- 闹狗药
- 黑石耳
- 缘桑螺
- 紫菜
- 滑石粉
- 红茴香叶
- 金瓜
- 松下兰
- 红树叶
- 常春卫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