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草白穗
《中华本草》:冰草白穗
拼音注音
Bīnɡ Cǎo Bái Suì
英文名
diseased fruit-spike of Common Aneuroplepidium
出处
出自《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赖草的带菌果穗。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ynus secalinus (Gcorgi)Tzvel.[Triticum secalinum Georgi; Aneurolepidium dasystachy(Trin.)Nevski]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
原形态
赖草 多年生草本。具下伸和横走的根茎。秆单生或丛生,直立,高40-100cm,具3-5节,光滑无毛,或在花序下密被柔毛。叶鞘光滑无毛,或在幼嫩时边缘具纤毛;叶舌膜质,截平,长1-1.5mm;叶片长5-30cm,宽4-7mm,扁平或内卷,上面及边缘粗糙或具短柔毛,下面平滑或微粗糙。穗状花序,直立,长10-15(-24)cm,宽10-17mm,灰绿色;穗轮被短柔毛,节与边缘被长柔毛,节间长3-7mm,基部者达20mm;小穗通常2-3,稀1或4枚生于每节,长10-20mm,含4-7(-10)朵小花;小穗轴节间长1-1.5mm,贴生短毛;颖短于小穗,线状披针形,先端狭窄如芒,不覆盖第1外稃的基部,具不明显的3脉,上半部粗糙,边缘具纤毛,第1颖短于第2颖,长8-15mm;外稃披针形,边缘膜质,先端渐尖或具长1-3mm的毛,背具5脉,被短柔毛或上半部无毛,基盘具长约1mm的柔毛,第1外稃长8-10(-14)mm,内稃与外稃等长,先端常微2裂,脊的上半部具纤毛;花药长3.5-4mm。花、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常生于沙地、平原绿州及山地草原带。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和四川等地。
性味
苦;微寒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主淋证;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冰草白穗
拼音注音
Bīnɡ Cǎo Bái Suì
出处
《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赖草的带菌果穗。
性味
苦,微寒。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治淋病,带下。
复方
①治淋病:冰草白穗一两,水煎服。
②治赤白带下:冰草白穗五钱,败酱草一两,水煎服。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滑石粉
- 枣核
- 天萝水
- 苦壶卢花
- 向日葵
- 鹅
- 马尿泡
- 天竺黄
- 毛冬瓜根
- 大浮萍
- 冬里麻根
- 菠菜子
- 胆南星
- 铜罗伞
- 侧耳
- 山芹
- 毛五加皮
- 秤砣梨
- 槐胶
- 金堂葶苈
- 三角叶冷水花
- 公鱼
- 一品红
- 阴阳枫
- 狭叶香茶菜
- 臭梧桐花
- 紫苏子
- 僵蛹
- 双参
- 鸨油
- 鸡肝散
- 蛇退
- 沉香曲
- 蜂药
- 朴消
- 秋海棠茎叶
- 白马阴茎
- 索骨丹
- 榆皮涎
- 燕麦草
- 黑点草
- 杨梅叶蚊母树根
- 聚藻
- 风藤
- 二裂叶委陵菜
- 交连假瘤蕨
- 东北羊角芹
- 飞龙掌血叶
- 万丈深茎叶
- 黄花绿绒蒿
- 五脉绿绒蒿花
- 南方荚蒾
- 胡桃仁
- 栘枍
- 鸡麻
- 大驳骨
- 苎花
- 云南红豆蔻
- 葛上亭长
- 秋木瓜
- 山藤藤秧
- 木麻黄种子
- 瘤毛獐牙菜
- 鳝鱼血
- 白花菜
- 赤火绳
- 大黄
- 高原点地梅
- 岭南铁角蕨
- 花榈木
- 蝮蛇骨
- 油散木
- 无花果
- 小地扭
- 石油菜
- 冬青子
- 龙眼根
- 蜂蜜树
- 水红木根
- 黄花獐牙菜
- 藓生马先蒿
- 光裸星虫
- 凉山虫草
- 兔血
- 水松皮
- 蚌粉
- 鼠肝
- 何首乌
- 篱天剑
- 杨梅树
- 大管
- 决明子
- 油柑叶
- 鼠李根
- 毛苦瓜
- 脉耳草
- 野薴麻
- 苦豆根
- 海虾壳
- 野柿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