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天星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满天星
拼音注音
Mǎn Tiān Xīnɡ
英文名
Stem and leaf of Hongkong Pavetta
出处
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泥炭藓科植物细叶泥炭藓的植物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phagnum teres(Schimp.)Angstr.[S.squarrosum Crom.var.teres Schimp.]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洗净,阴干。
原形态
细叶泥炭藓植物体较纤细,柔软,黄绿色、褐绿色。幼校于茎顶端集成头状,在生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为侧坡;侧技4-5个簇生。茎叫6舌形;枝叶卵状被针形,上部急尖,边缘内卷。雌雄异株;泡葫球形或卵形,成熟时棕栗色;精子器球形,具柄,集生于头状校或分核的短枝顶婴汗百。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沼泽地或林下洼地。资源分布:分布陕西、内蒙古、黑龙江、辽宁等地。
化学成分
含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环鸦片甾烯醇(cyclolaudenol),31-去甲环鸦片甾烯醇(31-norcyclolaudenol)。
性味
淡;微苦;平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明目;退翳消肿。主角膜白斑;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2g。
复方
治目赤肿痛,角膜白斑:满天星12g,云雾草9g,木贼6g,千里光6g,太白黄连、太白茶各3g。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摘录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辞典》:满天星
拼音注音
Mǎn Tiān Xīnɡ
出处
《陕西中草药》
来源
为泥炭藓科植物细叶泥炭藓的全草。全年可采,阴干。
原形态
植物体黄绿色或棕色。幼枝于茎顶端集成头状,在生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为侧枝;侧枝4~5个簇生。茎叶舌形;枝叶卵状披针形,上部急尖,边缘内卷。雌雄异株;孢蒴球形或卵形,成熟时棕栗色;精子器球形,具柄,集生于头状枝成分枝的短枝顶端。
生境分布
生于沼泽地区。分布陕西、内蒙古、黑咙江、辽宁等地。
性味
味淡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
清热明目,退云翳,消肿。治角膜白斑,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4钱。
复方
治目赤肿痛,角膜白斑:满天星四钱,云雾草三钱,木贼二钱,千里光二钱,太白黄连、太白茶各一钱。水煎取。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水罗伞
- 水草乌
- 紫萁
- 穗花蛇菰
- 蚂蚁花根
- 换锦花
- 菊三七
- 姜叶三七
- 骨把
- 竹根七
- 多穗蓼
- 水梨藤
- 驴蹄草
- 海雹菜
- 火秧竻
- 毛药
- 荷秋藤
- 凤尾草
- 山漆树
- 蛇王藤
- 九里根
- 牵牛子
- 紫藤子
- 无花果
- 猪大肠
- 刺南蛇藤
- 丁香根
- 毛柄短肠蕨
- 滇常山
- 水豆瓣
- 海参肠
- 戎盐
- 排骨灵
- 金雀儿
- 瓦松
- 蚕退纸
- 臭草
- 黄接骨丹
- 金狮藤
- 子楝树根
- 两指剑
- 萱草根
- 邪蒿
- 一口红
- 秘鲁香胶
- 土八角
- 月光花种子
- 亮叶冬青
- 鸡爪花
- 槟榔花
- 豺皮樟根
- 白榄根
- 狼油
- 华风车子叶
- 大花素馨花
- 天文草
- 豹皮菇
- 李根
- 眼睛草
- 橘白
- 角翅卫矛果
- 地血香
- 缠竹黄
- 小棕皮头
- 细叶桉
- 胡燕卵
- 佛肚花
- 羊角拗
- 六月寒
- 老鼠竻
- 油桐子
- 黑种草
- 石菖蒲花
- 山蚂蝗
- 榆树
- 水伤药
- 茅栗
- 滇南鸟足兰
- 柠条籽
- 檵花叶
- 何首乌
- 花姬蛙
- 海底柏
- 斯里兰卡肉桂
- 小对叶草
- 昂天莲
- 山荆子
- 凤仙根
- 浮小麦
- 辣薄荷
- 窝儿七
- 猴楠
- 球衣藻
- 血余
- 老鸦嘴
- 草柏枝
- 沙前胡子
- 獭胆
- 柏子仁
- 巴豆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