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雹菜
《中华本草》:海雹菜
拼音注音
Hǎi Báo Cài
来源
药材基源:为鞭枝藻科植物海雹菜的藻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achytrichia quoyi(C.Ag.)Born.et Flah.[Nostoc quoyi C.Ag.]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
藻体暗蓝绿色或墨绿色,球形、半球形,直径(0.5-)1-2cm,大者可达5cm以上,通常扁平,如胶粘状。幼期中实,表面光滑,后渐空心而皱。体内由许多藻丝体组成,下部藻丝体交织生长,上部则大部直立,呈平行分枝或作放射状排列,藻丝末端尖细,成长毛发状时呈“V”字形分枝,基部藻丝直径3-5μm,中部和上部直径6-9μm,藻丝细胞的形状不规则,间生异形细胞比营养细胞宽,径约5-8μm,球形或椭圆形。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长于潮间带泥沙质地散石间。资源分布: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以黄海和南海沿岸较多。
形状
性状鉴别 藻体蓝绿色或亮绿色,呈扁球形,膨胀呈囊状,直径5mm,大的可达5cm以上,表面光滑或凹凸不平。[br]显微鉴别 藻体为众多被鞘丝体组成,丝体的尖端,一般伸向藻体表面,藻丝下部略作交织状,上部大多直立,互相平行或作放射状排列,藻丝末端尖细,分枝作“V”字形,藻丝细胞形状不规则。
性味
咸;寒
功能主治
利水。主水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九里根
- 牵牛子
- 紫藤子
- 无花果
- 猪大肠
- 刺南蛇藤
- 丁香根
- 毛柄短肠蕨
- 滇常山
- 水豆瓣
- 海参肠
- 戎盐
- 排骨灵
- 金雀儿
- 瓦松
- 蚕退纸
- 臭草
- 黄接骨丹
- 金狮藤
- 子楝树根
- 两指剑
- 萱草根
- 邪蒿
- 一口红
- 秘鲁香胶
- 土八角
- 月光花种子
- 亮叶冬青
- 鸡爪花
- 槟榔花
- 豺皮樟根
- 白榄根
- 狼油
- 华风车子叶
- 大花素馨花
- 天文草
- 豹皮菇
- 李根
- 眼睛草
- 橘白
- 角翅卫矛果
- 地血香
- 缠竹黄
- 小棕皮头
- 细叶桉
- 胡燕卵
- 佛肚花
- 羊角拗
- 六月寒
- 老鼠竻
- 油桐子
- 黑种草
- 石菖蒲花
- 山蚂蝗
- 榆树
- 水伤药
- 茅栗
- 滇南鸟足兰
- 柠条籽
- 檵花叶
- 何首乌
- 花姬蛙
- 海底柏
- 斯里兰卡肉桂
- 小对叶草
- 昂天莲
- 山荆子
- 凤仙根
- 浮小麦
- 辣薄荷
- 窝儿七
- 猴楠
- 球衣藻
- 血余
- 老鸦嘴
- 草柏枝
- 沙前胡子
- 獭胆
- 柏子仁
- 巴豆壳
- 白茅针
- 柄马勃
- 白地紫菀
- 白枪杆根
- 八楞木
- 白肚
- 白芷叶
- 拔毒散
- 艾叶
- 白沙虫药
- 半蒴苣苔
- 半边山
- 白背叶(峨嵋山胡椒)
- 安徽刺黄柏
- 白刺
- 矮醋栗
- 北风草
- 巴豆叶
- 扁豆根
- 白透骨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