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草
《中华本草》:北风草
拼音注音
Běi Fēnɡ Cǎo
别名
毛绣球防风、银针七、灯笼草、楼台夏枯草、白风轮菜、白花仔、白菜匙、糖鸡草、野芝麻、猫 耳朵草、节节花、老虎花、白 骨九苏、白花茶匙红、白花塔仔草、金线薄荷、白花草、鼠尾癀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白绒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ucas mollissima Wal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白绒草,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50-100cm。茎纤细,多分枝,四棱形,有沟槽,被柔毛。叶对生;叶柄短,枝条上部叶近于无柄,密被绒毛;叶片卵圆形,长1.5-4cm,宽1-2.3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至心形,边缘具圆齿状锯齿,纸质,两面均密被柔毛状绒毛。轮伞花序腋生,球状,多花密集,苞片密被长柔毛,花萼管状,萼口平截,呈10齿裂,齿呈长三角形,极短小,近于等大;花冠白色、淡黄色至粉红色,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盔状,下唇开张,比上唇长1.5倍,呈3裂状,中裂片最大,倒心形;雄蕊4,后对较短,花丝丝状,花药卵圆形,二室;花柱与雄蕊略等长,先端不等2裂。小坚果卵圆状三棱形,黑褐色。花期5-10月,果期6-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50-2000m的向阳灌丛、路旁、草地及溪边等润湿地。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茎呈方柱形,有分枝,长约50cm,有绒毛状长柔毛。叶对生,多皱缩或破碎,完整叶片展开后呈卵形,长1.5-4cm,边缘具锯齿,两面密被短绒毛。轮伞花序,有苞片较少,条形;花萼筒状,外表面密被柔毛,花冠筒状唇形,多干缩。小坚果卵状三棱形。气微,味淡。
性味
味苦;微辛;性平
功能主治
清肺;明目;解毒。主肺热咳嗽;胸痛;咽喉肿痛;目赤青盲;乳痈;湿疹;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至6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白云瓜
- 野梨枝叶
- 磁石
- 柑皮
- 狸肉
- 栗花
- 榧子
- 葛菌
- 测试
- 李根
- 葛蔓
- 乌榄
- 柳叶
- 发菜
- 构菌
- 竻慈姑
- 狗心
- 甘蓝
- 兰草
- 柴胡
- 柳花
- 慈姑叶
- 椿叶
- 甘遂
- 壶卢子
- 杉塔
- 兰花
- 杉叶
- 刺蒺藜
- 柳屑
- 刺槐
- 梨木皮
- 卤地菊
- 甘草
- 刺梨子
- 刺菱
- 檫树
- 狼麻
- 柳根
- 藁本
- 刺梨叶
- 栾犀
- 甘蔗
- 椿皮
- 林檎
- 榧螺
- 狗毛
- 狗血
- 山麻
- 番薯
- 刺榆叶
- 柃木
- 楝叶
- 柳枝
- 狗齿
- 狼毒
- 楮实
- 桂枝
- 寒莓
- 山鸡
- 佛手
- 芥蓝
- 蝈蝈
- 化药
- 合萌
- 华清香藤
- 华南铁角蕨
- 山黄豆藤
- 朝鲜崖柏仁
- 厚叶川木香
- 刺苞南蛇藤果
- 川黔鸭脚木
- 柴胡叶链荚豆
- 川山橙根
- 川山橙果
- 手参
- 卵叶蜘蛛抱蛋
- 林荫千里光
- 岭南花椒根
- 常春油麻藤
- 葛藟叶
- 佛肚花
- 番杏
- 篱栏子
- 刺葡萄
- 枸橘刺
- 川梨
- 狗母鱼
- 李核仁
- 绿百合
- 狼肉
- 栾华
- 巴豆壳
- 绿玉树
- 谷皮树
- 枸杞子
- 冰草
- 枫树
- 佛杜树
- 灵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