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草
《中华本草》:北风草
拼音注音
Běi Fēnɡ Cǎo
别名
毛绣球防风、银针七、灯笼草、楼台夏枯草、白风轮菜、白花仔、白菜匙、糖鸡草、野芝麻、猫 耳朵草、节节花、老虎花、白 骨九苏、白花茶匙红、白花塔仔草、金线薄荷、白花草、鼠尾癀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白绒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ucas mollissima Wal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白绒草,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50-100cm。茎纤细,多分枝,四棱形,有沟槽,被柔毛。叶对生;叶柄短,枝条上部叶近于无柄,密被绒毛;叶片卵圆形,长1.5-4cm,宽1-2.3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至心形,边缘具圆齿状锯齿,纸质,两面均密被柔毛状绒毛。轮伞花序腋生,球状,多花密集,苞片密被长柔毛,花萼管状,萼口平截,呈10齿裂,齿呈长三角形,极短小,近于等大;花冠白色、淡黄色至粉红色,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盔状,下唇开张,比上唇长1.5倍,呈3裂状,中裂片最大,倒心形;雄蕊4,后对较短,花丝丝状,花药卵圆形,二室;花柱与雄蕊略等长,先端不等2裂。小坚果卵圆状三棱形,黑褐色。花期5-10月,果期6-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50-2000m的向阳灌丛、路旁、草地及溪边等润湿地。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茎呈方柱形,有分枝,长约50cm,有绒毛状长柔毛。叶对生,多皱缩或破碎,完整叶片展开后呈卵形,长1.5-4cm,边缘具锯齿,两面密被短绒毛。轮伞花序,有苞片较少,条形;花萼筒状,外表面密被柔毛,花冠筒状唇形,多干缩。小坚果卵状三棱形。气微,味淡。
性味
味苦;微辛;性平
功能主治
清肺;明目;解毒。主肺热咳嗽;胸痛;咽喉肿痛;目赤青盲;乳痈;湿疹;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至6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优若藜
- 楸木皮
- 天生草
- 三张叶
- 白楠木
- 白檀
- 三棱草
- 杏子
- 四方盒子草
- 蝇虎
- 野丹参
- 野前胡
- 鹿茸草
- 升登
- 茄子
- 白背叶(峨嵋山胡椒)
- 野火球
- 燕麦灵
- 半圆盖阴石蕨
- 山佛手
- 半边风
- 球花紫云英
- 槭叶止血草
- 十萼茄
- 山乌桕
- 东野菰
- 野慈姑
- 芸薹子油
- 迎红杜鹃
- 西藏花椒
- 狗脑
- 三色堇
- 白狼毒
- 萝芙木
- 野猪皮
- 山荷叶
- 钓樟根皮
- 山土瓜
- 野核桃仁
- 山慈姑
- 苘麻根
- 丝棉木
- 野漆树
- 四方木皮
- 三条筋
- 刺苞南蛇藤
- 黄断肠草
- 野冬青皮
- 野茉莉
- 山大刀根
- 拔毒散
- 茶油
- 扁豆花
- 野棕
- 迎山红
- 实葫芦根
- 八楞木
- 琴唇万带兰
- 三朵云
- 衣鱼
- 球果藤
- 秋唐松草
- 野杜仲
- 玉米轴
- 扁担蒿
- 大冷水麻
- 荔枝藤
- 透骨香
- 冰草
- 白肚
- 槲实仁
- 扁担藤
- 野山芝麻
- 四指马鲅
- 山岗稔
- 铜棒锤
- 四照花果
- 射干
- 丝茅七
- 伞杨
- 野厚朴
- 野猪胆
- 端哼
- 水蛭
- 白枪杆根
- 半把伞
- 升药
- 毛荚决明
- 野冬青果
- 北细辛
- 沙棘豆
- 巴豆树根
- 野胡萝卜根
- 野猪胆草
- 香圆子
- 楸木果
- 八楞麻
- 巴豆壳
- 小扁豆根
- 巴掌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