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萌
《中华本草》:合萌
拼音注音
Hé Ménɡ
别名
水茸角、合明草、水皂角、木排豆、木稗、独木根、野皂角、梳子树、野含羞草、蜈蚣杨柳、野槐树、夜关门、禾镰草、野兰、野鸭树草、野寒豆、野豆萁、海柳、拉田草
英文名
Common Aeschynomene Herb, Herb of Common Aeschynomene
出处
出自《中国药植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田皂角的地上部分。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eschynomene indica L.采收和储藏:9-10月采收,齐地割取地上部分,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田皂角 一年生亚灌木状草本,高30-100cm,无毛;多分枝。偶数羽状复叶,互生;托叶膜质,披针形,长约1cm,先端锐尖,小叶20-30对,长圆形,长3-8mm,宽1-3mm,先端圆钝,有短尖头,基部圆形,无小叶柄。总状花序腋生,花少数,总花梗有疏刺毛,有粘质;膜质苞片2枚,边缘有锯齿;花萼二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花冠黄色,带紫纹,旗瓣无爪,翼瓣有爪,较旗瓣稍短,龙骨瓣较翼瓣短;雄蕊10枚合生,上部分裂为2组,每组有5枚,花药肾形;子房无毛,有子房柄。荚果线状长圆形,微弯,有6-10荚节,荚节平滑或有小瘤突。花期夏秋,果期10-11月。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气候,常野生于低山区的湿润地、水田边或溪河边。对土壤要求不严,可利用潮湿荒地、塘边或溪河边的湿润处栽培。[br]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3月播种,开1.3m宽的畦,把带壳种子均匀撒播畦上,并盖草木灰一层,经常保持湿润,约半月后出苗。苗高4-5cm时,施人畜水提苗,5月苗高14-15cm移栽。行距33cm,窝距24-25cm,每窝栽苗2株。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潮湿地或水边。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地。
化学成分
果实含生物碱、皂甙、鞣质。预试果实有生物碱、皂甙及鞣质反应;又谓全株含少量皂甙,以木质部含量较多。[br]种子含脂肪油,其脂肪油,其脂肪酸的组成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油酸和廿烯酸。
性味
甘苦;寒;无毒
归经
肺;胃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祛风明目,通乳。主热淋,血淋,水肿,泄泻,疖肿,疮疥,目赤肿痛,眼生云翳,夜盲,关节疼痛,产妇乳少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捣烂敷。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主暴热淋、小便赤涩,小儿瘛病。明目,下水,止血痢。捣绞汁服。2.《植物名实图考》:去风,杀虫。3.《天宝本草》:消风,除胀。疗螬疳,黄疸,敷肿毒。4.《分类草药性》:治火肿。蒸鸡,利水通淋。5.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消滞。治胃肠胀气,消化不良,胃炎疼痛,风热感冒,湿疹,皮炎。6.《江西草药》:清热利湿,消肿止血。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合萌
拼音注音
Hé Ménɡ
别名
水茸角(《中藏经》),合明草(《本草拾遗》),水皂角(《分类草药性》),木排豆、木稗(《广西中兽医药植》),独木根、野皂角、大样夜合草(《中国药植志》),禾镰树子、梳子树(《江西民间草药》),野含羞草、蜈蚣杨柳、野槐树、夜关门(《湖南药物志》),禾镰草、野兰(《江西草药》),野鸭树草、野寒豆、野豆萁(《上海常用中草药》),海柳、拉田草(《福建中草药》)。
出处
《中国药植志》
来源
为豆种植物田皂角的全草。
原形态
田皂角(《植物名实图考》)
一年生半灌木状草本,高可达1米。茎直立,圆柱形,上部多淡绿色分枝,质柔,中空。双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20~30对,线形,背面有一脉。总状花序腋生,1~4花,具苞片和小苞片;花萼2唇形,上唇2齿,下唇3齿;花冠蝶形,黄色,旗瓣圆形,龙骨瓣弯曲而略有喙;雄蕊10,2体(5+5);子房有柄,线形,花柱丝状,柱头顶生。荚果线形而扁。熟时裂为4~8个荚节,荚节内有种子1粒。种子肾形,黑褐色而有光泽。花期夏、秋。果熟期10~11月。
生境分布
生长潮湿地或水边。分布华北、东南、西南各地。
化学成分
果实含生物碱、皂甙,鞣质。
性味
甘淡,寒。
①(本草拾遗》:"味甘,寒,无毒。"
②《天宝本草》:"味苦淡酸。"
③《四川中药志》:"性凉,味涩,无毒。"
④《上海常用中草药》:"苦,平。"
功能主治
清热,去风,利湿,消肿,解毒。治风热感冒,黄疸,痢疾,胃炎,腹胀,淋病,痈肿,皮炎,湿疹。
①《本草拾遗》:"主暴热淋、小便赤涩,小儿疾病。明目,下水,止血痢。捣绞汁服。"
②《植物名实图考》:"去风,杀虫。"
③《天宝本草》:"消风,除胀。疗螬疳,黄疸,敷肿毒。"
④《分类草药性》:"治火肿。蒸鸡,利水通淋。"
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消滞。治胃肠胀气,消化不良,胃炎疼痛,风热感冒,湿疹,皮炎。"
⑥《江西草药》:"清热利湿,消肿止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入散剂。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复方
①治小便不利:合萌二至五钱。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②治黄疸:田皂角(鲜)五两。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③治疖痈:合萌二至五钱。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④治吹奶:水茸角,不拘多少,新瓦上煅干,为细末,临卧酒调服二钱匕。已破者,略出黄水,亦效。(《中藏经》)
⑤治荨麻疹:合萌适量,煎汤外洗。(《上海常用中草药》)
⑥治外伤出血:合萌鲜草适量,打烂外敷。(《上海常用中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水杨木白皮
- 山茱萸
- 猴接骨草
- 海南粗榧
- 海狸香
- 手掌参
- 杉木
- 杉木节
- 海螺厣
- 海粉
- 桑皮汁
- 红瑞木
- 海马
- 山蓼
- 海仙人掌
- 水芋
- 湖北麦冬
- 山货榔
- 松蒿
- 水椎木
- 桑柴灰
- 红丹参
- 湖北贝母
- 厚叶川木香
- 薯良
- 穗花杉根
- 肾子藤
- 莎草蕨
- 石通
- 石长生
- 樟
- 厚皮香
- 华南鳞盖蕨
- 厚叶沿阶草
- 秋木瓜
- 药芹菜根
- 黄屈花
- 柏树根
- 短柄枹栎虫瘿
- 阔叶赤车使者
- 升登
- 波叶紫金牛
- 上山龙
- 野山芝麻
- 罂粟壳
- 鳕鱼鳔
- 山麻黄
- 环纹苦乳菇
- 黄毛耳草
- 草果药
- 苦草
- 黄花小二仙草
- 鳖肉
- 驱虫斑鸠菊
- 黑皮跌打
- 矮人陀
- 笔罗子
- 鱼鳔
- 山槟榔
- 一匹草
- 刺果藤仲
- 香石藤果
- 石瓜子莲
- 茅草叶
- 荚果蕨贯众
- 朱蕉
- 黄皮果
- 龙眼壳
- 蓬莱草
- 貂尾
- 黑蒴
- 构菌
- 萱草
- 铁落
- 泽珍珠菜
- 麻柳树根
- 亮叶桦
- 单根木
- 草木灰
- 凌霄花
- 五月霜
- 芦子
- 草灵脂
- 八月炸
- 屎咕咕
- 乌榄核
- 接骨草
- 红叶藤
- 刺梨根
- 葛藟
- 蛇胆
- 竹林消
- 水胡满
- 浮萍
- 急性子
- 地莓子
- 大叶刺篱木叶
- 滑石
- 鸡子壳
- 了哥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