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榆叶
《中华本草》:刺榆叶
拼音注音
Cì Yú Yè
来源
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刺榆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miptelea davidii (Hance)Planch.[Planera davidii Hance;Zelkova davidii Bean]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摘,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落叶乔木,高达10m。树皮灰色,粗糙而深沟裂;一年生枝密生短毛;小枝具粗而长的枝刺,刺长1.5-8cm,刺上有淡褐色的皮孔。叶互生;叶柄长1-4mm,密被短茸毛;托叶早落;叶片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2-6cm,宽1-3cm,两端渐尖而略圆,边缘具粗锯齿,上面被脱落性柔毛,毛落后留有圆形黑色的凹痕,下面沿叶脉初具疏生柔毛,后渐脱落;花叶同时开放。花杂性(两性花和单性花同株),1-4朵生于小枝的苞腋和下部的叶腋;花被合生,上部4-5裂;雄蕊4(偶5),花药2室;雌蕊歪生,花柱2。翅果黄绿色,扁平,具歪形的翅,顶部2裂成鸡头张喙状,基部有宿存花萼。花期4-5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麓、山坡路旁,通常栽植于村落附近。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各地。
形状
性状鉴别 本品为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2-6cm,宽1-3cm;叶柄长1-4mm;先端微钝,基部圆形或广楔形,边缘有粗锯齿;上面深绿色,疏生柔毛或具黑色圆形凹痕,下面黄绿色,具疏柔毛或无毛。气微,味淡。
性味
淡;性微寒
功能主治
利水消肿;解毒。主水肿;疮疡肿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鲜叶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海风藤
- 海桐皮
- 海虾
- 野油麻
- 牛靥
- 草问荆
- 柞木皮
- 黄寿丹
- 矩形叶鼠刺
- 白蜡花
- 鹤肉
- 海虾壳
- 黄缅桂果
- 刺楸
- 红毛五加皮
- 沙枣花
- 芡实
- 柠条籽
- 海南三七
- 匍伏堇
- 麦撇花藤
- 棣棠花
- 越西川木香
- 野罂粟壳
- 三消草
- 芡实茎
- 慈竹气笋
- 省雀花
- 水茴香藻
- 回回豆
- 杏仁
- 冬葵根
- 獾油
- 东廧子
- 太白三七
- 鹅观草
- 球兰
- 白桂
- 亮菌
- 滇姜三七
- 棉花子
- 黄泡果
- 委陵菜
- 对节叶根
- 树头菜
- 黄泡子
- 文竹
- 秋石
- 珍珠
- 猫腿姑
- 荭草
- 黄囊杓兰
- 黄瓜根
- 甘草
- 地钱
- 小扁豆
- 毒蛆草
- 清香桂
- 榧根皮
- 花杜仲藤
- 红叶树子
- 阳桃
- 橘络
- 大薸
- 小朴松实
- 红毛悬钩子
- 华细辛
- 脉耳草
- 黄瓦韦
- 桃耳七
- 黄花母根
- 夜交藤
- 银边吊兰
- 护耳草
- 枫香树根
- 李树叶
- 黄瓜皮
- 秦岭冷杉
- 朴树果
- 一品红
- 地棠花
- 紫背金盘草
- 腊梅
- 使君子根
- 褐盖肉齿菌
- 青皮
- 红豆
- 水毛花
- 飞来蓝
- 武靴藤
- 披叶苔
- 蜻蜓兰
- 齿叶橐吾
- 欧绵马
- 赤铜屑
- 长瓣马铃苣苔
- 黄秦艽
- 艾实
- 粉萆薢
- 四川澄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