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茎
《中华本草》:芡实茎
拼音注音
Qiàn Shí Jīnɡ
别名
鸡头菜
英文名
Stem of Gordon Euryale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睡莲科植物芡Euryale ferox Salisb.的花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ryale ferox Salisb.
原形态
芡 一年生大型水生草本。全株具尖刺。根茎粗壮而短,具白色须根及不明显的茎。初生叶沉水,箭形或椭圆肾形,长4-10cm,两面无刺;叶辆无刺;后生叶浮于水面,革质,椭圆肾形至国形,直径10-130cm,上面深绿色,多皱褶,下面深紫色,有短柔毛,叶脉凸起,边缘向上折。叶柄及花梗粗壮,长可达25cm。花单生,昼开夜合,长约5cm;萼片4,披针形,长l-1.5cm,内面紫色;花瓣多数,长圆状披针形,长1.5-2cm,紫红色,成数轮排列;雄蕊多数;子房下位,心皮8个,柱头红色,成凹入的圆盘状,扁平。浆果球形,直径3-5cm,海绵质,暗紫红色。种子球形,直径约10mm,黑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池塘、湖沼及水田中。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及西南等地。
性味
甘;咸;平
归经
心;脾;胃经
功能主治
清虚热;生津液。主虚热烦渴;口干咽燥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各家论述
《本草纲目》:止烦渴,除虚热,生熟皆宜。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芡实茎
拼音注音
Qiàn Shí Jīnɡ
别名
花耿(《本草图经》),鸡头菜(《纲目》)。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睡莲科植物芡的花茎。
性味
《纲目》:"咸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
《纲目》:"止烦渴,除虚热,生熟皆宜。"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或煮食。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拳参
- 菩提香
- 蓬莪术
- 七星草乌
- 蒙自赤杨
- 皮袋香根
- 三对节
- 云南金莲花
- 剪红纱花
- 辫子草根
- 铁杆地柏枝
- 红楠
- 垂果大蒜芥
- 奶汁树
- 竹叶椒根
- 黄珠子草
- 漆大姑根
- 白石英
- 拐枣七
- 铰剪藤
- 刺蓼
- 红枫荷
- 竹实
- 山大黄(华北大黄)
- 虾蟆皮
- 倒触伞
- 茯苓
- 南牡蒿
- 雪乌
- 广防风
- 长叶丹参
- 蔓荆子
- 小叶买麻藤
- 黄鳝藤
- 越瓜
- 云南冻青叶
- 山豆根
- 山大刀
- 野席草
- 河蚌
- 一碗泡
- 延羽卵果蕨
- 松木皮
- 田菁
- 斩龙草
- 马骨节
- 一品红
- 块茎糙苏
- 黑及草
- 大叶接骨藤
- 多齿蹄盖蕨
- 点头菊
- 川谷根
- 蛇疙瘩
- 狗骨节
- 棕叶七
- 犁头尖
- 伏毛山豆根
- 蜀羊泉
- 广西莲座蕨
- 石蕊
- 秋木瓜
- 刺李
- 苘麻子
- 老鸦胆根
- 水前草
- 犁头草
- 华西小石积
- 戴胜
- 十字苔草
- 省藤
- 胜红蓟
- 黄皮叶
- 大鲵
- 巴戟天
- 樟树皮
- 日中花
- 石楠
- 虎耳还魂草
- 咳喘木
- 毛叶天胡荽
- 衣鱼
- 青藤
- 豆麻
- 黑三棱
- 楤木花
- 红牛皮菜
- 三爪金龙
- 使君子
- 芭茅
- 广西莪术
- 牡丹三七
- 梧桐白皮
- 峨眉观音座莲
- 大叶树萝卜
- 漏斗瓶蕨
- 茉莉叶
- 黔桂醉魂藤
- 人参花
- 黑葡萄液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