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枣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拐枣七
拼音注音
Guǎi Zǎo Qī
别名
大叶老鼠七、乌筋七
来源
罂粟科荷青花属植物荷青花Hylomecon japonica (Thunb.) Prantl et Kundig (H. vernalis Maxim.),以根入药。夏秋采挖,阴干。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祛风湿,舒筋活络,散瘀消肿,止血,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1~3钱。水煎服或泡酒服。
备注
(1)本品之变种[b]锐裂荷青花[/b]Hylomecon japonica (Thunb.) Prantl var. subincisa Fedde,与正种同供药用。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拐枣七
拼音注音
Guǎi Zǎo Qī
别名
荷青花根、刀豆三七、水菖三七、大叶老鼠七、乌筋七。
来源
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荷青花的根和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lomecon japonica(Thunb.)Prant let Kundig[H.japonica Prantl var.vernalis Kitag.]采收和储藏:秋季采集,去须根,洗净,晒干。
原形态
荷青花 多年生草本,高15-30cm。茎、枝、叶含黄色液汁。根状茎。斜生,棕褐色,长达5cm,须根多数。茎上部有分枝或不分枝,近无毛。基生叶1-2,具长柄,长可达20cm;叶羽状全裂,裂片5-7,倒卵状菱形、近椭圆形或宽披付形,长3-10cm,宽1.0-4.5cm,先端尖锐,基部楔形,边缘有缺刻及不整齐的锯齿,有时浅裂;茎生叶2-3枚,位于近顶端处,具短柄或无。花1-3朵生于顶部叶腋,成稀疏的聚伞花序;花梗长3-8cm;无苞片;萼片2,绿色,狭卵形,外面被卷缩的柔毛或无毛,早落;花瓣4,黄色,圆卵形,基部具短爪;雄蕊多数,长约为花瓣的1/3,花丝细长,黄色,花药长圆形;雌蕊与雄蕊近等长,花柱短,柱头2裂。蒴果细圆柱形,长3-8cm,宽2-4mm,纵裂成2瓣。种子多数,扁卵形,具鸡冠状附属物。花期4-6月,果期5-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高山林下阴湿处、林边或沟边。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辽宁、山西、陕西、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化学成分
全草含生物碱:隐品碱(cryptopine),别隐品碱(allocryptopine),原阿片碱(protopine),黄连碱(coptisine),小檗碱(berberine),血根碱(sanguinarine),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白屈菜玉红碱(chelirubine),白屈菜黄碱(chelilutine),白屈菜碱(chelidonine),金罂粟碱(stylopine),四氢小檗碱(tetrahy-droberberine)。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祛风通络;散瘀消肿。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泡酒。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金锦香
- 龟甲
- 岩景天
- 仰天钟
- 对叶百部
- 瓜螺
- 猪母柴根
- 古羊藤
- 番石榴根
- 家白蚁
- 高山黄华根
- 鸽粪
- 通城虎
- 重楼
- 飞龙掌血
- 半边莲
- 山药
- 沼生柳叶菜
- 贵州追风散
- 米皮糠
- 飞蛾藤
- 苹婆
- 桂叶素馨
- 紫花苣苔
- 云南美登木
- 灵猫骨
- 纤花千金藤
- 楼梯草根
- 八角莲
- 狗牙根
- 功劳子
- 桃花
- 石豇豆
- 荠宁
- 库页悬钩子
- 吉祥草
- 浮尸草
- 破布叶
- 漆树根
- 白椴
- 过岗龙
- 印度菩提树皮
- 白石榴根
- 西南卫矛
- 肉桂
- 针叶火绒草
- 苜蓿根
- 三丫苦叶
- 红豆
- 根辣
- 粟米草
- 小无心菜
- 长毛风毛菊
- 车螯
- 三角泡
- 山扁豆
- 鳆鱼
- 唇香草
- 獭肝
- 珠子参
- 木芙蓉叶
- 金草
- 柘木
- 橘根
- 实葫芦
- 腐婢根
- 木半夏根
- 小垂头菊
- 青黛
- 山大黄(华北大黄)
- 丁蛎
- 广东升麻
- 甘蔗皮
- 鸡骨柴
- 桃儿七果
- 飞天蜈蚣
- 天泡子
- 柏根白皮
- 柘树茎叶
- 天仙果
- 石芥菜
- 光石韦
- 水火麻
- 高山芹根
- 桃耳七
- 夜花藤
- 野苦瓜
- 震天雷
- 砂仁壳
- 海鹞鱼肝
- 山梅花根皮
- 海桑
- 糖茶藨
- 敦盛草
- 鮧鱼
- 三七
- 红皮云杉
- 鱼蓼
- 鳐鱼胆
- 鸭儿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