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螺
《中华本草》:瓜螺
拼音注音
Guā Luó
别名
油螺、红塔螺、红螺
英文名
Whelk
出处
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涡螺科动物瓜螺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mbium melo (Solander)采收和储藏:4月、5月间用拖网采捕,去壳取肉,鲜用。
原形态
瓜螺,贝壳卵形或近球形,质 尚坚,一般高160-257mm,宽112-178mm,螺旋部极小,几乎被体螺层包被,仅露出略呈乳头状的壳顶,有时且低于体螺层,体螺层则极度膨大。壳表被有黄褐色或污褐色壳皮,壳皮脱落后露出杏黄色的壳面。幼体时常具明显的横列红褐色大型斑块,成体常消失不显。壳面较光滑,生长线细密。壳口大,卵圆形,内为光亮的橘黄色,外唇弧形,薄,易破损;内唇稍厚,扭曲,紧贴于体螺层上。下部具4条明显的皱褶。前沟短而宽,凹入,形成一大缺刻。无厣。足肥大,有花纹。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活于较深的浅海泥沙质海底。肉食性,雌雄异体,产卵期4-5月,角质卵囊黄褐色,长卵圆形,每囊一卵,一螺所产的卵囊都粘在一起,构成一个粗大的柱状卵群,高约230mm,径约110mm,俗称“红螺塔”。卵孵化后,幼螺破囊而出。肉肥味美,可供食用。资源分布:我国分布于东海、南海。
性味
味咸;性平
归经
肺;胃经
功能主治
清火明目。主眩晕;目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各家论述
《中国药用动物志》:有制酸止痛、解热的功能。主治胃痛、发烧等。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熊脂
- 大腹皮
- 白花苋
- 牛王肺筋草
- 茅膏菜
- 紫芋
- 粗皮松萝
- 铁海棠
- 茯苓
- 紫叶秋海棠
- 长瓣金莲花
- 大鱼鳅串
- 箬叶
- 穿耳菝葜
- 紫花芥子
- 苍耳
- 绿萼梅
- 桃枝
- 葱汁
- 紫背黄芩
- 败火草
- 龟胆汁
- 木奶果
- 疏松卷柏
- 象骨
- 臭李皮
- 苦楝花
- 淡竹根
- 金挖耳根
- 报春花
- 紫河车
- 水马桑枝叶
- 栝楼子
- 狗蹄
- 脆骨风
- 破牛膝
- 盆架树
- 驼乳
- 青黛
- 山肉桂
- 小黄断肠草
- 都拉
- 石韦根
- 铜罗伞
- 香堇菜
- 铁蚂蟥
- 石荠苎
- 二裂叶委陵菜
- 细枝柃
- 垂丝海棠
- 茖葱
- 桐叶千金藤
- 河口莲座蕨
- 赤茯苓
- 地灵根
- 白千层
- 巴旦杏仁
- 骆驼蹄瓣
- 小地柏
- 芦荟花
- 猴接骨草
- 朱顶红
- 荨麻
- 密叶天胡荽
- 甜瓜子
- 山东肿足蕨
- 台湾海棠
- 蓝花子
- 翅果藤
- 星宿菜
- 大刺儿菜
- 马蝗果
- 酸枣根
- 大黄连刺
- 黑龙串筋
- 雷公藤
- 刺天茄叶
- 刺楸树叶
- 龙珠根
- 牛耳朵
- 荷苞花根
- 甘肃棘豆
- 蜻蜓
- 滇羌活
- 龟版胶
- 紫苏苞
- 牛心补
- 蚂蚁上树
- 苍白秤钩风
- 秤杆草
- 显子草
- 大一箭球
- 赤芍药
- 宽唇神香草
- 天名精
- 假芫茜
- 石楠
- 苦菜
- 毛莸
- 半边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