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里白
《中华本草》:光里白
拼音注音
Guānɡ Lǐ Bái
来源
药材基源:为里白科植物光里白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plopterygium laevissima(Christ)Nakai[Gleichenia laevissima Christ;Hicriopteris laevissima(Christ)Ching]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收,洗净,去须根及叶柄,晒干。
原形态
陆生中型蕨类植物,植株高1-1.5m。根茎圆柱形,横走,被暗棕色鳞片。叶柄下面圆,上面平,有沟,基部被疣状突起;叶厚纸质,下面灰绿色,由密被鳞片的顶芽两侧生出1对二回羽状深裂的羽片,或第2年顶芽发育成主轴,主轴再生出顶芽,如此形成多对羽片。羽片卵状长圆形,长35-60cm,中部宽达25cm,先端渐尖;小羽片20-30对,几无柄,互生,中部的最长达20cm,狭披针形,向先端长渐尖,羽状全裂;裂片25-40对,互生,向上斜展,长7-13mm,宽约2mm,基部下侧裂片长约5mm,披针形,全缘,干后内卷;侧脉分叉,孢子囊群圆形,由4-5个孢子囊组成,在主脉两侧各排成1行。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2500m的山谷阴湿处。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形状
1.性状鉴别 根状茎较平直,直径4-6mm,表面较光滑,暗褐色,有亮棕色大鳞片及多数黑色须根。质坚硬,易折断,断面不平,皮层棕色,中央为淡黄色中柱。气微,味淡后微辛。[br]2.显微鉴别 根状茎横切面:表皮细胞较小。皮层细胞壁木化加厚,近内皮层的4-5列,细胞壁尤厚,几无胞腔;内皮层凯氏点明显。中柱鞘为3-4列薄壁细胞,原生中柱维管束周韧型。
性味
微苦;涩;凉
功能主治
行气;止血;接骨。主胃脘胀痛;跌打骨折;鼻衄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塞鼻;或调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小黄构
- 大接骨丹
- 大昏头鸡
- 大花糙苏
- 大树跌打
- 大将军
- 大膜盖蕨
- 大花细辛
- 大头橐吾
- 大头菜子
- 大红菇
- 大浮萍
- 大苦溜溜
- 大对经草
- 大花美人蕉
- 大苞甲跖草
- 大山玄参
- 大果琉璃草
- 大果巴戟
- 大独叶草
- 大头陈
- 大横纹
- 大脖子药
- 大粘药
- 大泡通
- 大瓦韦膜叶星蕨
- 篱笆竹
- 美人蕉
- 大昏鸡头
- 大果臭椿皮
- 大花剪秋罗
- 大肺经草
- 大苞寄生
- 大花列当
- 大花卫矛果
- 大田基黄
- 大白顶草
- 大扁竹兰
- 大头艾纳香
- 大报春花
- 大花活血丹
- 大羊角瓢
- 大花柳叶菜
- 大毛桐子根
- 大良姜
- 大山黧豆
- 大百解薯
- 大果卫矛
- 大狼把草
- 大画眉草
- 大白杜鹃
- 大独脚金
- 大理木香
- 大山芝麻
- 大头茶果
- 大泡通皮
- 大狗尾草
- 大肺筋草
- 大树甘草
- 大火草根
- 大烟锅草
- 大巢菜
- 大母猪藤
- 大茶药根
- 大花卫矛
- 黑种草子
- 岗松
- 心叶虎耳草
- 大叶马尾连
- 古钩藤
- 大毛红花
- 大戟
- 美丽胡枝子
- 两面刺
- 山乌桕根
- 大泡通叶
- 大红毛叶
- 大花石上莲
- 白三七根
- 白屈菜根
- 鲎
- 白垩
- 花木通
- 地筋
- 岩笋
- 地丁
- 圆叶白杨树
- 翅茎香青
- 叶下珠
- 臭李子
- 大叶桉叶
- 叶下花
- 苍耳花
- 臭辣树
- 穿鞘花
- 岩人参
- 翅卫矛
- 大剑叶木
- 臭矢菜
- 穿根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