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蕉根
《*辞典》:甘蕉根
拼音注音
Gān Jiāo Gēn
出处
《别录》
来源
为芭蕉科植物甘蕉的根茎。全年可采。
化学成分
根含酚类。
性味
甘涩,寒。
①《别录》:"大寒。"
②《唐本草》:"味甘,寒,无毒。"
③厦门《新医疗法与中草药选编》:"甘涩,大寒。"
归经
《得配本草》:"入足阳明经。"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解毒。治热喘,血淋,热疖痈肿。
①《别录》:"主痈肿结热。"
②《唐本草》:"捣汁服,主产后血胀闷,敷肿,去热毒亦效。"
③《本草求原》:"治一切肿毒,发背欲死,血淋涩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或捣汁。外用:捣汁涂或捣烂敷。
注意
《得配本草》:"多服动冷气,胃弱脾弱,肿毒系阴分者禁用。"
复方
①治麻疹肺热痰喘:鲜香蕉根二钱,马齿苋一两,六月霜八钱。合捣烂绞汁,炖微温,去沫内服。(《泉州本草》)
②预防白喉:鲜香蕉根一两,蟛蜞菊五钱。水煎服。
③治血淋:鲜香蕉根四两,旱莲草一两。水煎服。
④治热疖肿毒:鲜香蕉根捣烂,外敷患处。(②方以下出厦门《新医疗法与中草药选编》)
临床应用
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取新鲜香蕉根去皮洗净,捣烂绞汁,每日1000~1500毫升,分多次口服,每次少量,以服后不呕吐为度。亦可加蜂蜜适量调味。昏迷者可用鼻饲。一般服3~4天后体温即逐渐下降。待体温稳定在37.5℃左右时,可逐步减量,至症状基本消失后停药。据观察,病人服香蕉根汁后,先出现泄泻、尿量增多现象,随之高热迅速下降,病情好转。并无因水分排泄增多而产生脱水之弊。由于解决了高热问题,从而避免或减轻了惊厥和呼吸衰竭等险象,使病情得以转化。服用香蕉根汁后大便泄泻较多是正常现象;如无泄泻并出现腹胀者,则热度便难以下降,病情就会恶化。故在服香蕉根汁期间,忌用冬眠药和阿托晶类药物,以免抑制胃肠蠕动引起腹胀。如服药后无泄泻,可配合灌肠或口服元明粉1~2钱,1日2次。在使用本法同时仍应配合物理降温,使高热得到迅速控制。治疗117例,治愈110例,有后遗症1例,死亡6例。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甘草头
- 光板猫叶草
- 观音茶
- 功劳子
- 镰片假毛蕨
- 碎米蕨
- 粗叶悬钩子
- 桂叶素馨
- 桄榔子
- 橄榄露
- 狗脑
- 瓜蒌
- 瓜蒌皮
- 罐子草
- 肝风草
- 古羊藤
- 细叶桉叶
- 拐芹
- 枸骨树皮
- 柑皮
- 红酸杆
- 冷蕨
- 桄榔面
- 牿岭勾儿茶
- 狗舌草根
- 甘紫菜
- 狗牙花
- 狗胆
- 瓜子藤
- 甘草节
- 岗松根
- 桑椹酒
- 干饧糟
- 广西九里香
- 构皮麻
- 圆锥花南蛇藤根
- 白线薯
- 狗狗秧
- 大尾摇
- 黄背草苗
- 光风轮菜
- 桂木
- 狗母鱼
- 葛藟汁
- 狗哇花
- 狗娃花
- 刚毛尖子木
- 狗牙贝
- 昂天莲
- 骨螺
- 豆油
- 厚叶贯众
- 水松枝叶
- 赤瓟根
- 大草乌
- 小三棵针
- 秋海棠
- 沙枣花
- 高山大黄
- 老虎须
- 倒爪草
- 羊脑
- 灵砂
- 家独行菜
- 小粘叶
- 钱针万线草
- 毛蓼
- 薜荔
- 牛角瓜
- 山蚂蝗
- 蜈蚣草
- 郁金
- 瑞香根
- 八角莲
- 丁香枝
- 老虎耳根
- 柠条籽
- 焦槟榔
- 山橘
- 打箭菊
- 萱草
- 金钟花
- 金钱参
- 金露梅
- 锯叶竹节树
- 金箔
- 金花茶叶
- 金花蚤草
- 金草
- 金钱苦叶草
- 锦香草
- 锦鸡
- 金老梅花
- 金莲花
- 金蛤蟆
- 金钩如意草
- 金钱松叶
- 金银花子
- 金鸡豇豆
- 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