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毛尖子木
《中华本草》:刚毛尖子木
拼音注音
Gānɡ Máo Jiān Zi Mù
来源
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刚毛尖子木的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xyspora uagans (Roxb.)Wall.[Melastoma uagans Roxb.]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灌木,高1-2m。茎略四棱形或圆柱形,无槽或稀具浅槽,幼嫩时密被平展的腺毛。叶柄长1.5-5.5(-6)cm;叶片薄坚纸质或近膜质,卵形或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浅心形至圆形或钝,长11-16.5(-19)cm,宽5-7.5(-9)cm,边缘具不整齐的小齿,齿尖具刚毛,通常具缘毛,5-7基出脉,两面被细小的糠秕状鳞片,叶面基出脉、侧脉平整,背面基出脉、侧脉明显隆起,幼时基出脉、侧脉密被星状毛。由聚伞花序组成的圆锥花序顶生,长12-25cm,宽2.5-6cm,基部具叶状总苞2枚,花序轴、花梗及花萼均密被糠秕状星状毛;苞片和小苞片小,钻形,长约1mm,早落;花萼长约6mm,狭坛形,具钝四棱,具纵脉8条,其中4条不明显,裂片极小,几不明显,先端具突起的小尖头,花瓣红色或粉红色,卵形,长约6mm,于右上角突出一小片,先端具突起小尖头,无毛;雄蕊长者与短者药隔均隆起,基部均伸长成短距;子房纺锤形,下位,无毛。蒴果椭圆形,先端具胎座轴,长约5.5mm,顶孔开裂;宿存萼较果长,坛形,近先端缢缩。花期约10月,果期约3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930m的疏,密林中湿润的地方及溪边,河旁。资源分布:分布鞋于云南。
性味
味苦;微甘;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主痢疾;腹泻;疮疖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小接筋草
- 刺南蛇藤
- 独叶一枝花
- 南方露珠草
- 无毛南蛇藤
- 过山消根
- 十三年花
- 独行千里
- 高山金挖耳
- 大果臭椿皮
- 粗毛蹄盖蕨
- 雅丽千金藤
- 小构树汁
- 剑叶紫金牛
- 丽春花果实
- 羊屎条叶
- 毛花点草
- 牛羊草结
- 毛茎马兰
- 辫子草根
- 金背枇杷花
- 卵叶鳞始蕨
- 堇叶山梅花
- 黄接骨丹
- 栗花灯心草
- 猫儿眼睛
- 头花杜鹃
- 南粤马兜铃
- 毛黄连
- 广金钱草
- 小九节铃
- 毛叶天胡荽
- 乌头叶蛇葡萄
- 山白果根
- 迎春花叶
- 郁金香根
- 高原蚤缀
- 剑叶铁树
- 南方荚蒾
- 赤楠蒲桃叶
- 毛叶黄杞
- 紫花景天
- 鼠妇画眉草
- 接骨仙桃
- 单头紫菀根
- 小广藤
- 八角金盘
- 岩指甲花
- 华南胡椒
- 莸叶醉鱼草
- 毛山荆子
- 毛葡萄根皮
- 锯叶竹节树
- 毛大丁草根
- 糙壳菱蟹
- 银边吊兰
- 羊屎条根
- 白石榴根
- 毛叶楼梯草
- 裂叶崖角藤
- 毛翠雀花
- 团叶鳞始蕨
- 牛角三七
- 毛节兔唇花
- 毛杨梅根皮
- 毛蜂斗草
- 沙旋复花
- 炮仗筒
- 广东耳草
- 茴香茎叶
- 光风轮菜
- 西洋菜干
- 带叶报春花
- 山核桃仁
- 横经席叶
- 飞龙掌血
- 两指剑
- 小泡通树
- 西藏花木通
- 莓叶委陵菜
- 杠香藤
- 毛轴牙蕨
- 毛叶小寒药
- 珊瑚冬青
- 降龙草
- 偏花黄芩
- 野香橼花
- 斩木橿子
- 藏报春花
- 水冬瓜花
- 石龙芮子
- 毛轴碎米蕨
- 杉寄生叶
- 十大功劳
- 粗腿羊肚菜
- 福建柏
- 狗肝
- 黑顶卷柏
- 一口红
- 化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