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背枇杷花
《中华本草》:金背枇杷花
拼音注音
Jīn Bèi Pí Pá Huā
出处
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陇蜀杜鹃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ododendron przewalskii Maxim.采收和储藏:5-6月花开时采收,阴干或烘干。
原形态
常绿灌木,高1-3m。幼枝粗壮,黄色,有短柔毛,老枝灰白色至棕褐色,纵裂。叶簇生于枝顶,近轮生;叶柄淡黄色,长1-2cm;叶片革质,椭圆形至矩圆形,长7-10cm,宽3-5cm,先端钝,有短头尖,基部圆形呀近心形,有时呈宽楔形,表面光滑无毛,绿色,背面黄绿色,密被黄棕色绒毛和朱红色腺鳞,以后逐渐脱落。伞房状总状花序顶生。有花10-15朵,花便长1-2.5cm;花萼短,有半圆形齿;花冠钟形,白色至粉红色,长3.5cm,5裂,裂片圆形,顶端有微缺刻;雄蕊10,花丝下半部略有粗短毛;雌蕊1,子房卵圆形,通常光滑无毛,有时有粉状毛,花柱略长于雄蕊,柱头头状。蒴果圆柱形,长1.2-1.5cm,具6个槽,花柱宿存。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900-4000m的高山阴坡混交林中,也有单独成林的。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四川。
性味
苦;甘;性凉
功能主治
清肺;止咳;消痈。主咳嗽;咯血;肺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金背枇杷花
拼音注音
Jīn Bèi Pí Pá Huā
出处
《陕西中草药》
来源
为杜鹃花科植物陇蜀杜鹃的花。5~6月采摘,晒干。
性味
甘苦,平。
功能主治
清肺泻火,止咳化痰。治咳嗽,咯血,肺痈,白带,头晕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或代茶饮。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风藤
- 尖叶川黄瑞木
- 桃枝
- 扁豆叶
- 大臭黄荆
- 鸡腿蘑
- 水紫菀
- 甘菊
- 梧桐
- 鼬瓣花
- 鸊鷉
- 桃叶
- 酸枣树皮
- 蔓斑鸠菊
- 还亮草
- 巴豆油
- 椿树花
- 凤仙
- 枫香脂
- 凤眼果根
- 乔木五加
- 红楠
- 藏鮡肉
- 鸡公柴
- 红辣蓼
- 鞑新菊
- 麻柳叶
- 南蛇簕
- 桑叶露
- 瑞香根
- 乔木刺桐
- 杯苋
- 松木皮
- 红簕钩
- 膜蕨囊瓣芹
- 决明子
- 山羊肉
- 芦子兰
- 川明参
- 杨梅根
- 蒴藋赤子
- 焦槟榔
- 雪茶
- 苦良姜
- 石腊红
- 拟进里香
- 猴樟果
- 雉
- 老熊花
- 黄秦艽
- 拦路虎
- 马桑树皮
- 野席草根
- 黄海葵
- 土百部
- 倒触伞
- 甜瓜花
- 广东升麻
- 鼻烟
- 扇子七
- 天蓬草
- 瓶蕨
- 藤槐
- 刺蒺藜
- 木锦鸡儿
- 睡菜根
- 海豘鱼
- 绵羊血
- 毛根杜仲
- 蒟蒻
- 大脖子药
- 茅香
- 打破碗花花
- 牛奶树子
- 药茴香
- 芒根
- 蒙疆苓菊
- 牡荆油
- 鳗鲡鱼骨
- 猫胞衣
- 马蹄金
- 没食子
- 美丽胡枝子根
- 茅香花
- 水茄冬子
- 美舌藻
- 毛茄
- 马交儿
- 梅核仁
- 阴香皮
- 麻糖风
- 毛扭藓
- 墨汁鬼伞
- 毛木通
- 密脉鹅掌柴
- 凤眼草
- 三尖杉根
- 苦菜花子
- 雪猪骨
- 爵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