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鮡肉
《中华本草》:藏鮡肉
拼音注音
Cánɡ Zhào Ròu
英文名
Drymoglossum meat
出处
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鮡科动物藏鮡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yptosternon maculatus (Rogan).采收和储藏:春、秋季捕捞,捕后,除去内脏,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藏鮡,体延长。体裸露无鳞。侧线不明显,头平扁,眼小,侧上位。吻圆。须4对:鼻须1对且基部呈“V”型;上颌须1对,基部扩大呈“T”型,下颌须2对。口大呈弓形,下位。背鳍I,6棘刺弱。脂鳍低,位于背鳍后方,其长稍超过头;臀鳍I-II,5-6。胸鳍1-11,肉质。腹鳍1-5,圆形,不分支。尾鳍截形。背部和体侧黄绿色或灰绿色,腹部黄白色。体侧有不显着的块状斑。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息于急流水中的石下和石隙间。以环节动物和幼虫为食。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雅鲁藏布江及其邻近的水域。
性味
味甘;淡;性平
归经
入脾、肾二经
功能主治
健脾和胃;补虚调经。主脾虚食少;消化不良;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
内服:焙干研末,适量,每日2次;或鲜肉适量,炖食。
各家论述
《中国药用动物志》:有开胃健脾,消肿利水的功能。治妇女病、肠胃病、疮疖等症。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喜树果
- 天竺桂
- 芦荟花
- 驴肉
- 补骨脂
- 广西九里香根
- 小朴松实
- 川乌
- 焦槟榔
- 虎尾轮
- 南方红豆杉
- 鸡毛菜
- 金线鱼
- 朱兰
- 冰糖
- 杜鹃花叶
- 鼋肉
- 了哥王
- 小石仙桃
- 桑白皮
- 漏斗菜
- 蓝猪耳
- 藏羚角
- 八月炸
- 红轮千里光
- 藤槐
- 棉籽
- 腊雪
- 河豚子
- 蟾蜍
- 小叶金鸡尾巴草
- 薄荷露
- 叶子花
- 金合欢
- 白菖
- 黍根
- 鳕鱼鳔
- 绵毛马兜铃
- 筋骨草
- 贯众叶溪边蕨
- 白茅根
- 葡萄根
- 火腿
- 飞扬草
- 石串莲
- 广藿香
- 茜草根
- 直杆蓝桉叶
- 珊瑚冬青
- 大细辛
- 叶象花
- 牙刷草
- 山茴芹
- 山牛毛毡
- 普陀南星
- 三朵云
- 铅灰
- 罗锅底
- 麝香
- 白云瓜
- 金雀根
- 安徽杜鹃
- 绣球防风
- 白常山
- 红背叶
- 遍地金
- 豺皮樟
- 土贝母
- 防风花
- 酒饼叶
- 象牙草
- 鳖甲胶
- 全毛悬钩子
- 花拐藤根
- 金樱根
- 下草
- 黑沙蒿根
- 黄斑龙胆
- 向日葵根
- 旱前胡
- 卵叶鳞始蕨
- 盘龙参
- 白果叶
- 海州常山
- 五托莲
- 番荔枝根
- 翠羽草
- 楹树
- 大毛红花
- 鼋膏
- 松树梢
- 黄鹌菜
- 鸡爪花
- 狗爪樟皮
- 高山黄华根
- 月见草油
- 地盘松球
- 石楠
- 毛风藤
- 桂花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