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猪耳
《中华本草》:蓝猪耳
拼音注音
Lán Zhū ěr
别名
倒胆草、蚌壳草、散胆草、老蛇药、蝴蝶花、同色蓝猪耳、灯笼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单色蝴蝶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orenia concolor Lind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
单色蝴蝶草 匍匐草本。茎具四棱,节上生根,分枝上升或直立。叶具短柄,柄长2-10mm;叶片三角状卵形或长卵形,稀卵圆形,长1-4cm,宽0.8-2.5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宽锲形,边缘具锯齿,或带短尖的齿,无毛或疏被柔毛。花单朵或顶生,稀排成伞形花序;花梗长2-3.5cm,果期延长可达5cm;萼长1.2-1.7cm,果期延长达2.3cm,具5枚宽略超过1mm的翅,基部下延,萼齿2,长三角形,果实成熟时裂成5枚小齿;花冠蓝色或蓝紫色,长2.5-4cm,其超出萼齿部分长1.1-2.1cm,花冠筒状,5裂,二唇形,上唇直立,先端微2裂,下唇3裂;雄蕊4,均发育,后方2枚内藏,前方2枚着生于喉部,花丝长而弓曲,基部各具1枚长2-4mm的线状附属物,花药成对;子房被短粗毛。蒴果长圆形,包于突萼内;种子多数,具蜂窝状皱纹。花、果期5-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下、山谷及路旁。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台湾、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性味
味甘;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止咳止呕。主黄疸;血淋;呕吐;腹泻;风热咳嗽;跌打损伤;蛇伤;疔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注意
《贵州草药》:"忌食燥辣食物。"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蓝猪耳
拼音注音
Lán Zhū ěr
别名
蝴蝶花、蚌壳草、散胆草、老蛇药、倒胆草、单色翼萼
来源
玄参科蓝猪耳Torenia concolor Lindl.,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浙江、台湾、广东、广西、贵州。
药理作用
抑菌实验:全草水煎液对钩端螺旋体黄疸出血型O[XB]17[/XB]株及赖株的抗菌效价为1/400。
性味
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止咳,和胃止呕,化瘀。
发痧呕吐:蓝猪耳8钱,鱼腥草根、腐卑、六月雪、醉鱼草各5钱,老姜5斤,水煎,冲红糖服。
黄疸,血淋,风热咳嗽,腹泻:全草3~5钱,水煎服。
跌打损伤:全草2两,水煎服。
蛇咬伤,疔毒:鲜草捣烂敷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仙鹤草根芽
- 鲢鱼
- 鲤鱼肠
- 蓝桉
- 裂蹄
- 驴蹄
- 梨皮
- 石桢楠根
- 石老虎
- 芦子兰
- 辣椒
- 镰片假毛蕨
- 镰羽贯众
- 蛤壳
- 簕苋菜
- 石上铁角蕨
- 臭灵丹
- 芦荟根
- 落地荷花
- 罗浮柿
- 鲤鱼脂
- 石榴根
- 灵砂
- 路边草
- 量天尺花
- 罗汉果
- 辣蓼
- 驴骨
- 榔榆茎叶
- 琉璃草根
- 绿萼水珠草
- 栾犀
- 楼梯草根
- 芦莉草叶
- 菱蒂
- 驴蹄草
- 石腊竹
- 落新妇根
- 梨木灰
- 绿青
- 罗汉松实
- 川西小黄菊
- 芦叶
- 蜡瓣花根
- 石螃蟹
- 漏斗菜
- 对马耳蕨
- 量天尺
- 绿绒蒿
- 石凉伞
- 镰叶马蔺根
- 光石韦
- 山樱桃
- 蓝花侧金盏
- 老牛揣
- 金色狗尾草
- 鲤鱼
- 灵猫肉
- 罗裙带根
- 扇叶阴地蕨
- 野漆树根
- 辣子草
- 驴肉
- 石南叶
- 鲤鱼胆
- 连翘茎叶
- 轮伞五加
- 露兜竻心
- 连钱草
- 菱壳
- 笔仔草
- 石寄生
- 螺旋藻
- 簕欓
- 络石果
- 石凤丹
- 狼把草
- 落马衣
- 蒌蒿
- 芦笋
- 蓝树
- 辣椒茎
- 海南蒟
- 蓝叶棵
- 零陵香
- 鳞花草
- 萝芙木茎叶
- 石蕨
- 芦荟
- 竻慈姑
- 裸茎金腰子
- 簝叶竹根
- 狼膏
- 野芫荽
- 陆英
- 罗浮柿根
- 野洋烟根
- 石地钱
- 炉甘果
- 露兜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