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芦荻根
《中华本草》:水芦荻根
拼音注音
Shuǐ Lú Dí Gēn
别名
过江龙
英文名
Karka Reed
出处
出自《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卡开芦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ragmites karka(Retz.) Trin.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
卡开芦,多年生草本,高1-2m。匍匐状根茎可延长到数米,直径5-10mm,质轻软。叶呈2行排列;线形,长18-35cm,宽7-12mm;叶耳被白色长丝状毛,嫩时鞘顶脊部散生短毛。圆锥花序,形大而开展,长10-40cm,分枝纤细,基部有时有丝状毛;小穗两侧压扁,有小花3-5朵,线状披针形,长8-12mm;外颖无明显纵纹,颖不等长;基盘延长,有丝状软毛;外稃开展,向上渐渐缩小;内稃很短;鳞片2。种子黑色,圆锥状,花柱宿存。花、果期8-1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溪边,山谷近水边。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呈长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0.6-1.5cm。表面黄白色有光泽,纵皱细密而浅,节有残根及芽痕。质坚硬而韧,难于折断,切断面中空,壁厚2-4mm,具小孔排列成1环。无臭,味甘。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排列紧密,下皮纤维较厚,由7-8列细胞组成,皮层宽广,具径向延长的大气腔,径向长250-400μm。切向宽125-225μm。中柱外侧和内侧均有纤维束环,二环之间有维管束3-4轮,维管束较小,常由2个较大导管或有时同时具小导管1-2个和韧皮部小薄壁细胞组成,周围环绕纤维,大小导管和纤维均微木化;在薄壁组织中分布少数网状薄壁细胞;薄壁细胞中含有淀粉粒,并散在硅质体。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悄消肿。主热病发狂;肺痈;泻痢;小便黄赤;肾炎水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
《南宁市药物志》:清热,利尿。治大热症发狂及热泻。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水芦荻根
拼音注音
Shuǐ Lú Dí Gēn
出处
《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卡开芦的根茎。全年可采。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
卡开芦,又名:水竹、过江龙、过江芦荻。
多年生草本,高1~2米。匍匐状根茎可延长到10米,直径5~10毫米,质轻软。叶2行排列;线形,长18~35厘米,宽7~12毫米;叶耳被白色长丝状毛,嫩时鞘顶脊部散生短毛。圆锥花序,形大而开展,长10~40厘米,分枝纤细,基部有时具丝状毛;小穗两侧压扁,有小花3~5朵,线状披针形,长8~12毫米;外颖无明显纵纹,颖不等长;基盘延长,有丝状软毛;外稃开展,向上渐渐缩小;内稃很短;鳞片2枚;种子黑色,圆锥状,花柱宿存。花期8~9月。果期11~12月。
生境分布
生于溪边、山谷、近水边。分布云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台湾等地。
性味
《南宁市药物志》:"苦,寒,无毒。"
功能主治
《南宁市药物志》:"清热,利尿,治大热症发狂及热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八楞木
- 鮧鱼目
- 茯苓
- 椴叶独活
- 艾麻草
- 鹬肉
- 地笋
- 木瓜
- 萆薢
- 狗蹄
- 黍米
- 腊梅
- 儿茶
- 茶叶
- 葛藟
- 玉屑
- 苦蒿
- 吐铁
- 金箔
- 蛇婆
- 樗鸡
- 柑核
- 葛花
- 粉萆
- 菰根
- 六曲
- 乌龟
- 刺楸
- 鸡头
- 楠木
- 理石
- 刺玫
- 苦果
- 桧叶
- 郁金
- 枸橘
- 口蘑
- 根辣
- 桂皮
- 兔血
- 女菀
- 鬼笔
- 鼠妇
- 牛膝
- 干漆
- 糯芋
- 猬菊
- 狗骨
- 地筋
- 柑叶
- 擘蓝
- 鸡脑
- 蝮蛇
- 小败火草
- 甘菊
- 葛枣
- 女萎
- 粉藜
- 三加
- 葛根
- 雨韭
- 牛乳
- 芭茅
- 蜀漆
- 鹿齿
- 伽果
- 豆腐
- 毛桤
- 和他草
- 猪骨
- 玫瑰露
- 枳壳
- 鹿药
- 点地梅
- 樝子
- 茯神
- 荠宁
- 龙血树
- 片鸡尾草
- 仙茅参
- 糯米泔
- 石榴花
- 山芙蓉
- 猬心肝
- 柴厚朴
- 南酸枣
- 千里找根
- 美人蕉花
- 青酒缸根
- 北鱼黄草
- 赛北紫堇
- 香果树
- 紫云英
- 柘耳
- 小马齿苋
- 木麻黄种子
- 小天冬
- 廊茵
- 白头翁
- 鸢翅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