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茅根
《中华本草》:巴茅根
拼音注音
Bā Máo Gēn
别名
野苇子、红紫
英文名
Amur Silvergrass, Aweetcaneflower Silvergrass
出处
始载于《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荻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 Maxim) Benth et Hook f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
荻,多年生草本,高达1.5cm。具粗壮被鳞片的根状茎。秆直立,无毛,多节,节具长须毛。叶互生;叶鞘长于节间,或上部者短于节间;叶舌长约1mm以下,先端钝圆,具小纤毛;叶片条形,长10-16cm,宽4-12mm,上面基部密被柔毛。圆锥花序扇形,长20-30cm,主轴与分枝皆无毛,仅在枝腋间有小柔毛;分枝较弱,长10-20cm,每节具1短柄小穗,1长柄小穗,均结实,且同形,含2小花,仅第2小花结实;基盘上的白色丝状毛约为小穗的2倍;第1颖的2脊缘有丝状毛,边缘透明膜质,有纤毛;雄蕊3;柱头自小穗两侧伸出。花、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或岸边湿地。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呈扁圆柱形,常弯曲,直径2.5-5mm。表面黄白色,略具光泽及纵纹。节部常有极短的毛茸或鳞片,节距0.5-1.9cm。质硬脆,断面皮部裂隙小,中心一小孔,孔周围粉红色。气微,味淡。
性味
味甘;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活血。主干血痨;潮热;产妇失血口渴;牙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0-90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甘、性凉。有清热活血的功能。用于妇女干血痨、潮热、产妇失血口渴、牙疼等症。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巴茅根
别名
大茅根
来源
禾本科芒属植物荻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 (Maxim.) Benth., et Hook. f.,以根状茎入药。四季可采,晒干。
性味
甘,凉。
功能主治
清热,活血。用于妇女干血痨,潮热,产妇失血口渴,牙痛。
用法用量
3~4两。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八仙过海
- 冰草根
- 壁虎
- 小粘药
- 白薯莨
- 凹朴皮
- 艾麻草
- 白猪母菜
- 白线薯
- 巴掌草
- 白藨
- 白车轴草
- 矮陀陀
- 半春莲
- 巴豆壳
- 白花果
- 白苏叶
- 白铃子
- 白云花根
- 庵摩勒
- 北细辛
- 白猪鼻孔
- 巴旦杏仁
- 巴豆树根
- 白茅针
- 柄马勃
- 庵 (艹闾)
- 半把伞
- 白补药
- 白颖苔草
- 安胎药
- 白地紫菀
- 伯乐树
- 扁担藤
- 柏勒儿茶
- 白前
- 八仙草
- 白果槲寄生
- 巴茅果
- 白英
- 白叶火草
- 白竻薳
- 白花映山红
- 白松塔
- 白梅
- 八角金盘
- 崩疮药
- 白花夏枯草
- 白花杆
- 白花草
- 白蒿花
- 白刺花叶
- 白木
- 八角乌
- 拔毒草
- 白柳
- 白皮柯
- 白花穿心莲
- 白花苋
- 扁藤叶
- 白蜡树叶
- 白千层叶
- 伴蛇莲
- 白杨树皮
- 白果根
- 包谷火焰包
- 白粉蝶
- 白菖
- 杯苋
- 柏脂
- 白果树皮
- 八股绳
- 白榄根
- 白荷花露
- 杯苋根
- 白托柄菇
- 白苣
- 斑叶兰根
- 凹裂毛麝香
- 不灰木
- 扁竹根
- 白药
- 白对节子叶
- 白花丹
- 白花蛇目睛
- 白杨枝
- 白桂
- 白花猪母菜
- 扁藤
- 白花岩青兰
- 石刁柏
- 八角枫
- 白粱米
- 白花柴
- 斑杖
- 白栎蔀
- 白榔皮
- 白粉藤
- 抱树莲
- 白千层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