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闾
《*辞典》:庵闾
拼音注音
ān Lǘ
别名
庵芦(《本草经集注》),庵闾草(《千金翼方》),庵闾蒿(《广利方》),淹茼(《履巉岩本草》),覆闾(《纲目》),臭蒿(《药材资料汇编》)。
出处
《本经》
来源
为菊科植物庵闾的全草。8~9月割取全草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高30~90厘米。叶互生;基部叶有柄,叶片阔卵形,叶基楔形,边缘有大小不等的缺刻状粗锯齿;茎生叶几无柄,倒卵形,上部有缺刻状锯齿,齿端有刺尖;愈向上叶形愈小,梢部叶披针形,2~3浅裂或不分裂;叶片质较厚,上面绿色有细毛,下面色淡密被绵毛。小花梗生于茎上部叶腋间,集成总状圆锥花丛;每一头状花序球形,直径3~4毫米,常弯垂,总苞3~4列,外层形小,卵形,中层较大,椭圆形,均无毛,花托外围小花雌性,中间小花两性,均为管状,淡黄色,两性小花花柱分枝先端为披针形突渐尖。瘦果长约2毫米。花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于林下、山坡、原野阴湿地。分布广东、江苏、浙江、安徽及东北等地。
性味
辛苦,温。
《药性论》:"味辛苦。"
功能主治
行瘀,祛湿。治妇女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①《干金翼方》:"治折腕瘀血,庵闾草汁服之;亦可散服之,日三。"
②苏医《中草药手册》:"祛风湿。治风湿关节痛。"
③《药材资料汇编》:"散瘀血,止痛,通经,利尿,消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研末或捣汁饮。
复方
①治诸瘀血不散,变成痈:生庵闾蒿,捣取汁一升服之。(《广利方》)
②治风湿关节痛:庵闾五钱至一两。水煎服。(苏医《中草药手册》)
备注
本植物的果实(庵闾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刺果卫矛
- 打破碗花花
- 红陈艾
- 蜂毒
- 伏龙肝
- 打虫果
- 头巾草
- 牛胞衣
- 老鼠刺
- 白茅根
- 露蜂房
- 红白二丸
- 石脑油
- 牛奶柴
- 老牛揣
- 矮脚罗伞
- 光慈姑
- 鸡大腿
- 莲子心
- 小果排草
- 大红袍
- 莸叶醉鱼草
- 山吴萸
- 柏子仁
- 李
- 四川红淡叶
- 苍白过路黄
- 乌桕木根皮
- 罗裙带根
- 鸊鷉
- 胡桐泪
- 野兔骨
- 翠羽草
- 纤枝山柑
- 四方蒿
- 大百解薯
- 雅丽千金藤
- 马蹄叶
- 蘡薁
- 柠檬皮
- 夏枯草
- 小叶榕
- 猪肝
- 西南毛莨
- 野菰
- 绵藤
- 莲须
- 偷筋草
- 大金发藓
- 野芫荽
- 向日葵茎髓
- 南蛇藤根
- 一品红
- 野牡丹根
- 牡蛎肉
- 刺玫
- 西南卫矛
- 山柳
- 刀豆根
- 柳叶见血飞
- 香石藤
- 剑叶紫金牛
- 刻裂紫堇
- 杨梅树
- 绢毛菊
- 车桑子根
- 大茶药根
- 芝麻菜
- 楤木白皮
- 厚朴
- 罗望子叶黄檀
- 鹅毛
- 野扁豆
- 猪脾
- 岩陀
- 钟乳石
- 劲直酢浆草
- 狗狗秧
- 绿结鸡骨
- 红葱
- 睡菜
- 瓦楞子
- 柳叶
- 甘青铁线莲
- 冲天果
- 小白花苏
- 长松
- 浙贝母
- 阔叶赤车使者
- 剑皮树菌
- 无患子皮
- 蒿枝七
- 猫脚印
- 山红稗
- 马刀
- 长白鱼鳞松
- 美丽鳞毛蕨
- 杧果钉
- 黄蜀葵叶
- 山大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