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虫果
《中华本草》:打虫果
拼音注音
Dǎ Chónɡ Guǒ
别名
米汤果
来源
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密齿酸藤子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mbelia vestita Roxb.[Samaravestita Kurz;Embelia prunifolia Mez」采收和储藏:秋、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
攀援灌木或小乔木,高5m以上。嫩枝被极细的微柔毛,具皮孔。叶互生;叶柄长4-8mm,两侧微折皱;叶片坚纸质,卵形至卵状长圆形,稀椭圆状披针形,长5-11cm,宽2-3.5cm,先端急尖,渐尖或钝,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具细锯齿,稀成重锯齿;侧脉多数,明显,具两面隆起的腺点,尤以近边缘为多。总状花序,腋生,长2-4cm,被细绒毛;花梗长2-5mm,被疏乳头状突起;小苞片钻形,长约1.5mm,具缘毛,两面被微柔毛;花5数,长约2mm;萼片卵形。长约1.5mm,具缘毛;无或具极少的点;花瓣白色或粉红色,分离,狭长圆形或椭圆形,舌状或近匙形,里面密被乳头状突起,具明显的腺点;雄蕊在雌花中退化,长不超过花瓣的1/2,在雄花中伸出花瓣,着生于花瓣2/5处,花药卵形或长圆形,背部无腺点;雌蕊在雌花中与花瓣近等长,花柱常下弯。果球形或略扁,直径约5mm,红色,具腺点。花期10-11月,果期10月至翌年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700m的石灰岩山坡林下。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
形状
性状鉴别 果实球形或略扁球形,直径约5mm,红色,具腺点。干后显棕褐色。气微,味酸、甜。
性味
酸;性平
功能主治
驱虫。主蛔虫病;绦虫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研末。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水獭肝
- 扶桑金星蕨
- 锡
- 猕猴梨叶
- 杂交景天
- 番石榴叶
- 向日葵花
- 蝲蛄石
- 朴树叶
- 茄花
- 水葫芦根
- 大叶香薷
- 驳骨丹
- 豚卵
- 花叶假杜鹃
- 肥猪草
- 芦笋
- 小白蒿
- 东风菜
- 蓝树
- 月见草
- 红郎伞
- 四照花
- 通光散
- 小果倒地铃
- 华山参
- 水茴香
- 红叶甘橿
- 红白二丸
- 河套大黄
- 桂花露
- 茴香虫
- 莱菔缨
- 山矾花
- 披针叶毛茛
- 陆英
- 红土子皮
- 喜马拉雅紫茉莉
- 刺郎果
- 骆驼毛
- 石楠根
- 芦荟
- 沙棘
- 榧子
- 犀牛皮
- 小花八角枫
- 荠薴
- 省沽油
- 木鳖根
- 龙骨
- 壶卢子
- 大报春花
- 驴阴茎
- 白苏子
- 黄总花草
- 刀灰树
- 心叶黄花仔
- 蝤蛴
- 褐云玛瑙螺
- 大叶马尾连
- 水菖蒲
- 砗磲肉
- 红毛走马胎
- 茄叶
- 花杜仲藤
- 鸽
- 厚叶子树
- 蔓乌头
- 黄土
- 树头芭蕉
- 海蜇
- 大叶蛇总管
- 海鹞鱼肝
- 商陆花
- 黄柏
- 槲皮
- 姊妹树
- 簝叶竹根
- 绿兰花
- 圆叶母草
- 大发汗
- 兴木蒂那布
- 咸秋石
- 大马哈鱼籽
- 凤丫草
- 苍耳花
- 宽叶紫萁
- 筋骨散
- 蜈蚣藻
- 珊瑚草花
- 腺花香茶菜
- 梓白皮
- 石米
- 冬瓜瓤
- 水香柴
- 土金耳环
- 玄台
- 棉籽
- 藏报春
- 撑篙竹